前段时间对道家的东西产生了兴趣,想抽空静下心认真的了解一下老子和庄子,因为在学习了武大神的东西后,觉得其实自己以及祖父母辈们思想中儒家的影响根深蒂固,而这恰恰需要道家逍遥、洒脱的境界去中和一下。
读书日,恰好看到韩鹏杰先生解读老子《道德经》的音频,那不如立即行动,利用碎片时间去学习一下,想利用大片时间去学习对我来说极其不现实。做,才是改变的开始。想到这里,立即付费,开始听了。
听到一个点,就是老子更注重的是“无用”的方面,而“有用”的方面,每个人眼睛都看得见,真正有价值的恰好在于这个“无用”,突然想起一篇文章里提及的一句话:“教育中,真正有价值的恰恰是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
在我的理解中,现在的学生每天学习的化学方程式,数学平方和配方公式,几何图形,还有历史课堂中的那些年代、人物和影响、意义等等,这些在这个孩子步入社会,有多少人记得他们?而真正能影响他们生命的,恰恰是那些不能够用成绩去计算的值得思考和总结性的一些好问题。记得樊登老师之前讲书的时候,谈及过一个观点:一个好问题能触及真正的思考和改变。特别触动。所以,教育的本质,不是学校及家长一味追求的成绩,而是能让孩子们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能主动的去探索一些对自己生命具有意义和价值的问题。
有时候看着课堂中那一部分厌学的孩子们,会想到曾经的自己,他们有多少时候是为自己而学的呢?一个生命的个体,当他已经不再是为自己而学习的时候,又如何能积极主动的起来?我能够看到,其实这些孩子,缺乏的恰恰是那些被看做是“无用”的东西。
再看看自己,常常会被学习,有些事情甚至自己超级不认同,纯属浪费生命和时间,难怪我会拖延,因为自己觉得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嘛。
游走在“有用”和“无用”的人生中,哪一样都不可少,“有用”和“无用”始终相辅相成,两条腿,弱了哪一条都将行不远,跑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