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一五九)是我上学期在学校任教时上的一首诗,对象是四年级学生。诗文如下:
繁星(一五九)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孩子们觉得诗好短,语言也生动,背起来特别积极。可是这所农村小学的孩子普遍基础差,我在课上讲过“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做练习的时候大部分孩子不会。
我想,一来是因为他们课堂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因为他们阅读知识储备量太少。于是,我给孩子们设置了读书时间,不知道他们现在是否还在坚持。
这学期,我没去学校,在家给初中生辅导学习。正巧七年级有一篇课文《荷叶母亲》。全文如下:
荷叶母亲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1]。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zǐ)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萏(dàn) 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这次的阅读思考题稍微深一点,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插叙故乡园院里的莲花相关的故事”。
还有一题是“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和《繁星》差不多。学生也不会做。
两次教学经历让我感受很深,现在的孩子由于信息产品太多了,阅读思考的机会相对就少了。我这里倒是给他们准备了很多书,可是作业太多了,没有时间看书。很多家长也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认为孩子的学习交给老师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是不可取的。
我觉得,只有老师和家长合力,驱动孩子,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