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是一种行为,而心流是一种体验,一个是高手的行为,一个是高手的感受;你不必在同一时间里同时进行刻意练习并体验心流,刻意练习发生在准备阶段,而心流体验在表现阶段。
刻意练习的每一个基本要求都很普通:
一个定义清晰的延展性目标;
全神贯注及不懈努力;
即时的,有益的反馈;
持续的反思和完善。
看着每一个都很简单,做起来的时候,就会面临很多困难。首先,你要找到一个目标,你可以实现的目标,然后需要你持续地,不间断地努力,在此期间还要获得外界的反馈,这个时候你需要一位导师或者老师来帮助你,在他的帮助下,反思,总结,复盘和完善,一次比一次做得好。
埃里克森发现,刻意练习的体验是:需要超级多的努力。
一个证据就是,在我们技能的极限使用状态下,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努力,这是非常容易感到筋疲力尽的。他指出,即使是世界级的高手,在他们职业生涯的高峰期,每次也只能进行最多一个小时的刻意练习,然后就需要休息,而且总的来说,他们每天只能进行3-5个小时的刻意练习,这个时候就需要非常专注。与此相关的是,很多运动员和音乐家在最密集的训练过后都需要小憩片刻,为什么呢?休息和恢复对运动员来说显然很必要,其他人对高强度工作的感觉也一样,这说明脑力劳动及体力上的压力让刻意练习如此耗力。
村上春树本人是易胖体质,在成为小说家之前,原本经营着一家“类似爵士俱乐部的店”,工作极其辛苦,从早到晚忙个不停,所以体重一直比较稳定。但自他转型作家后,整日埋头伏案作文后,他的体重有所上升。为了保持体重,而跑步既符合他的性情且要求也简单,他便开始了跑步。
“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村上春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只要坚持,日久了就自有意义。跑步久了,便不再是最初保持体重那么简单的意义。让有限的生命过得更完美,这才是他在跑步中找寻的意义。
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
写作是一件很费脑力和体力的工作,村上春树选择了跑步,他也喜欢上了跑步,坚持了下来,说明,他也是一个坚毅的人。
作者在《坚毅》这本书写道:“坚毅指数较高的成年人,其心流体验也会更多”。
村上春树一直坚持,每天集中精力写三四个小时,笔耕不辍,至2007年已经写了29年。大量研究表明,当你养成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练习的习惯时,你自然就会坚持下去。如果你不断地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练习,最终,那些需要下意识产生的想法就会自动出现。
还记得我们之前说的,习惯的养成吗?把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拼在一起,然后培养一种渴求来驱动这一回路。
我们也可以把刻意练习培养成一种习惯。我的写作习惯是,有自己的笔记本,晚上吃饭以后确定今天写作的主题,然后去寻找素材,定框架,填写内容,而我喜欢在晚上写,有的人喜欢在早晨写,都是不同的喜好,只要保持一致就可以。因此,到了时间,思想和身体就会主动去做,它已成为一种习惯,不过,在你情绪不高的时候,同时一周的时间也要给自己放一个假。
在家休息,因为没有睡好,一天的情绪都不高,我就没有看书,看书也看不进去,就找了一些之前喜欢的视频,电影,也是换一种的方式的休息。我们不只有工作,也还要休息,好的休息才能高效地工作。晚上吃了一顿美味的饭,情绪慢慢恢复,开始梳理晚上要发表的文章,在写的过程中,会达到一种缓和的感受。
没有人会向你展现漫长的改善过程,他们宁愿让你看到最好的结果。科学证据表明,当一个人的努力以某种方式受到奖励的时候,他对努力的主观体验,即对努力的感受是可要并且确实会改变的。
培养一项兴趣爱好,至少坚持一年,天赋是常见的,但是为拓展天赋而投入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