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二、端身正願(分二科) 申一、別辨相(分二科) 酉一、端身【端身正願者:云何端身?謂策舉身令其端直。】 「端身正願者」,這是第二科「端身正願」。這個威儀圓滿,在「釋義」這一科裡面分三科。第一科是「結加趺坐」。第二科是「端身正願」,分二科。第一科「別辨相」,分二科。第一科是「端身」。「端身正願者」是什麼意思呢? 「云何端身」,怎麼樣端正他的身相呢?「謂策舉身,令其端直」。「策舉身」,這個「策」,就是你的內心下一個命令,你的心這樣作意,運動自己的身體使令它端正,端嚴正直,而不能向前傾,也不能向後仰,也不能左右的傾斜,要它端正。酉二、正願【云何正願?謂令其心離諂、離詐、調柔、正直。】 這第二科,什麼叫作「正願」?「謂令其心離諂、離詐、調柔、正直」,這就是叫作「正願」。這個「令其心」,你在這裡坐內心裡面不要有諂曲,也不要有欺詐。如果你結加趺坐,這是你表現於外的形相,是個修行人的相貌;但是你內心裡若不修行,那就有欺詐的行為了!那麼你內心裏面也可能另有所圖,就變成了諂取了,諂媚了!所以你不應該這樣子,應該遠離諂曲、遠離欺詐。 「調柔正直」,使令心裡面沒有這個諂詐的煩惱,叫做「調柔」。心裡面是很真誠的就叫做「正直」。真實是外現的相貌是修行,而內心裡面也是真實修行,那就叫「正直」了。申二、離蓋障【由策舉身令端直故;其心不為惛沈、睡眠之所纏繞。離諂詐故,其心不為外境散動之所纏擾。】 「由策舉身令端直故」,這是第二科「離蓋障」。第一科是「別辨相」,辨出二個相:一個身相,一個心相,就是端身正願。現在是第二科是「離蓋障」。 「由策舉身令端直故」,由於你內心的作意,使令身體「端直」。這樣坐以後「其心不為惛沈睡眠之所纏擾」,你這個身體若「端直」的時候,你心裡面就不會「惛沈」、不會「睡眠」,不會有「惛沈睡眠」來纏擾你,使令你心裡容易明靜,修止、修觀都容易相應了。「離諂詐故,其心不為外境散動之所纏擾」,因為你心裡面沒有「諂」,沒有「詐」的原故,所以你的心就不為外面的境界,外面的境界就是「散亂」、動亂的境界了,就不會為這些事情所「纏擾」。因為你若是只有修學聖道,那是調柔正直;你若是另外有所希圖名聞利養,那都是散亂的境界。你若能「離諂詐」,就不會有外面的境界所纏擾,散亂的境界所纏擾。未三、安住背念(分二) 申一、徵【安住背念者:云何名為安住背念?】 「安住背念者」,這是第三科。第一科「結加趺坐」。第二科是「端身正願」。現在是第三科「安住背念」,分二科。第一科是「徵」。「安住背念者:云何名為安住背念?」這是怎麼叫做「安住背念?」這句話。這是「徵」。下面第二科是「解釋」,分二科,「第一義」。申二、釋(分二科) 酉一、第一義【謂如理作意相應念,名為背念。棄背違逆一切黑品故。】 「謂如理作意相應念,名為背念」,就是你在修止觀的時候,你的身體是端直,策身令其端直,你心裡面呢「如理作意」,如你所學習的法門的道理去作意,來警覺你的心,這樣相應的念,就名為「背念」,叫做「背念」。為什麼叫做「背念」呢?「棄背違逆一切黑品故」,就是你棄捨了,這個「背」,就當棄捨講。棄捨了違逆聖道,一切有過失的這些心理活動「黑品」,這些染污心都棄捨了。你能按照你所學習的法門如理作意,當然是一切染污心都不現行了,這就叫做「背念」。這是「第一義」。下面是「第二義」,有第二個道理的解釋。酉二、第二義【又緣定相為境念,名為背念。棄背除遣一切不定地所緣境故。】 「又緣定相為境念,名為背念」,又你是「緣」這個「定相」。「定相」,就是你修這個三昧,它有一個所緣境,在那個所緣境上安住其心,那就叫做「定相為境」。你的心就是去觀,注意的去觀察那個「定」的「相」貌,就是明靜的境界為境,這樣的心念,就叫做「背念」。因為什麼呢?「棄背除遣一切不定地所緣境故」,就是棄捨了,也就是「除遣」、排遣出去一切不定散亂虛妄分別的所緣境,都棄捨了,所以叫做「背念」。巳三、結【如是名為威儀圓滿。】 這是把這一段文結束了,就叫做「威儀圓滿」。這「威儀圓滿」一共是分三科。第一個是「結加趺坐」。第二個「端身正願」。第三個是「安住背念」。(20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