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一家公司呆了一年便辞职了,辞职原因——工作氛围懈怠,包括我,大家都对工作不上心,得过且过,再者老板并不重视我所在的岗位,表面上鼓励你有更多的想法,除了团队不配合的原因,老板也是把这个岗位当客服干。
当然会有人说,别人是别人,你是你,你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让老板看到,就好了。可是我觉得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为什么大家从小都愿意去好的学校,长大了去好的公司上班,除了有好老师,环境氛围也是非常能鼓励一个人积极向上的。所以我辞职了。
在这一年里面,我啥也没学会(当然我承认我学习主动性不强),反而心态更加消极懒散。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我失去了什么。
第一个,丢失了把事情做的更好的心态。
在上一家公司,我曾经有过好几次向老板提出我的想法和意见,老板虽然采纳了,但是这个想法需要整个团队去运作起来,我的团队有4个人,但是,能帮我的只有1个,一开始面对庞杂的数据,我需要先把有用信息挑拣出来,我和我的伙伴坚持了半个月,这件事不了了之,除了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更多的是同事的不作为让我心灰意懒。
现在在新公司两个多月,直到最近,我都对这份工作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因为我觉得我也不是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工作做完就好,仿佛下一秒老板因为我的工作做得一般而辞退我,我也觉得无所谓,但是偏偏又很懒再找工作,也很懒的去把事情做得更好,所以有段时间很烦躁。现在我仔细想了想,自己似乎没有特别喜欢的工作,就算真的有这么一份工作出现在我面前,我真的有能力胜任吗?当然没有。所以,把这份工作做得更好吧,起码先生存。
或许对别人来说,的确是有喜欢的工作的,但是对什么工作都没什么特别的感觉的我来说,把事情做得更好,才是最重要的,前面我说,因为上一份工作,我把做得更好的心丢失了,整日懒懒散散,直到最近我看了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优点》,书中主要是讲关于忧虑的,人们总是为不必要的、未来的事情忧虑,有个好的办法是让自己忙起来,把本来在忧虑的时间填充掉,这让我发现过去自己有很多时间是在忧虑的,我决定让自己去做喜欢的事情,不再让忧愁占据我的心,这一发现使得我的心态变得好起来,我开始变得有活力,而接下来,我想要把事情做得更好,迎难而上,去解决我之前没有解决的事情,而不是为此感到烦恼。
第二、丢失好奇心。
今天我读到一篇文章,对于如何找到喜欢做得事情,方法有三,一是保持好奇心,二是用心经营,三是保持耐心。好奇心就是指对于看似喜欢的事情,不要只停留在喜欢的表层,而是不断了解,不断尝试探索。早在17年春天,我就说要尝试写作这条路,但是总是断断续续,把这件事不再当做喜欢的事情去做。
不光是写作,我对同事,对社会也失去了好奇心。刚进来这个公司,我并没有主动融入这个大集体,吃饭是自己一个人,也不和同事们沟通,对于他们谈论的事情,我也不参与,我缩在自己的龟壳里,成天想着为什么要和人相处,我只想着自己一个人呆着。
我呆在自己的龟壳里,感到很舒适,不用说很多话,不用去考虑别人的想法。
也因此,领导两次让我主动多和同事沟通。
两个月了,我始终感觉我是一个人在工作,这种没有归属感的感觉越来越让我觉得不妙,今天我开始尝试和同事们一起吃饭,一路上虽然我也没怎么说话,但是我觉得有了小的进步,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我不是一个会主动获取信息的人,我不擅长提起更多的话题。我也发现,原来我忽略掉、屏蔽了那么多信息,如果我主动关心、把别人的话,别人的事情,放在心上,那我自然而然就把自己和外界连接起来了。
不得不承认,人就是社会性的动物,人不可能离开得了社会,一方面我们可以享受人际关系带来的欢乐、热闹,一方面也得承认这些关系带来的麻烦和苦恼。
我不应该再做一个“孤独患者”,我应该多认识一些朋友,多发现新的世界。
呆在龟壳的确很舒服,可是一点成长也没有,我还会是那个面对新集体拘谨、孤独的自己。
我应当发现有朋友带来的好处。
我想,如果没有这两种心态,那么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四线城市,我都不可能有好的发展,当然我之前一直都没有想有好的发展,唉声叹气,只想得过且过做一些难度不大的工作,比如图书管理员之类,可是我如果一辈子都是这种消极心态,我又怎么能知道那些激情地为自己的人生铺设充实的道路是什么感觉,又或者到人生的末尾,我也可能会遗憾自己什么事情都没有做成。
开开心心激情地去解决每一个问题过一天好,还是得过且过充满怨气过一天好?
我想我想通了,选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