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个孩子放暑假,两个兴趣班时间安排比较紧凑,外婆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把儿子带到单位。领导也特意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个临时的儿童活动室。开始的两天负责看孩子的同事因为有其他工作安排,很长时间没有陪同,最近两天我就特意抽时间去活动室看看。昨天下午三点多进入活动室的一瞬间,感觉又热又闷,孩子们对我说他们头晕恶心。这是办公楼顶层的一间房子,空调没有开,窗户也紧紧关着,难怪这么闷热。于是我立即打开窗,过了有几分钟,孩子们还是说难受想出来,我就打开天台的门把他们带到天台跳舞。
孩子们说这下感觉好多了,不过还是有点说不出的难受。这时候另一个孩子都父亲来了,看我打开天台说担心孩子们知道了自己开门跑出来有危险。过了一会打扫卫生的阿姨也来了,冲进活动室一边关门一边抱怨。我问她为什么要关窗户,这么热的天气把孩子闷出病了怎么办?对方情绪激动地说都快下班了我怎么不能关窗户了。我说现在离下班还有将近半小时,再说下班了以后孩子还要继续玩耍,让她不用管了,我走之前会关窗。可是这样的言语激怒了对方,又反问为什么不能关窗,还抱怨孩子们昨天把活动室弄得一团糟。
听到这里我也有点失控,回复她,你的意思我们给你添麻烦了,那明天我们孩子不来了。这句话又让对方很生气,质问我说,你的意思是我不让你们来?是我逼你们不要来的?我意识到这样的对话毫无营养,而且还会一直纠缠下去,进入情绪的泥潭,于是给对方说让她不要多想。我也不想给她添麻烦,明天我们不来了,今天的卫生我会打扫好。
等她下去了我开始打扫卫生,这时两个孩子对我说,她下午就来过一次,窗户就是她关上的。还抱怨了几句,意思是说房间乱了我给收拾吗?另一个孩子说对方弄得她害怕极了,因为爸爸说了不能出来,又不敢跑出来告诉大人。
晚上回家的路上,我考虑了这件事很久。一开始我对阿姨的行为感到迷惑,活动室是领导安排设置的,打扫卫生本就是她的职责。因为不愿意卫生而赌气关上窗户,让孩子们大热天闷在顶层的房间里,这样的做法我实在无法理解。再次来关窗后抱怨发泄情绪的做法,虽然没有直接表达让我们不要进活动室的意思,但她的言语情态都充分表明了这一点:你们在增加我的工作量,我讨厌你们。我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我的不满,我还要让你们知道我的难处,看到我的工作有多辛苦。
这样的合理化解释虽然不足以解答下午遇到的问题,但起码我心里不舒服的感受也缓解了一些。正是因为之前很多次我带两个孩子来单位,弄脏了过道和大院的卫生,也四处捣乱惹了不少麻烦,这给她增加了额外的工作。虽然事后我都花时间打扫了,但她背后做的工作可能远比我看到的多。正是因为之前的积累,让她情绪失控这次得以爆发。
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所欠缺的部分:不擅长表达感谢和赞美,只默默地做,却不肯交流,把自己事后打扫卫生的做法及时传达对方。另外,也从对方身上感受到不被尊重和理解的压抑,这种主观成分的压抑,越是得不到释放,越容易令自己失控。不仅得不到别人应有的尊重,反而会适得其反,令人看到自己失败的一面。
情绪下的言语表达,很多时候带着一系列尚未处理但积蓄已久的问题。学会面对问题,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就不至于令问题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我们面对同样情境所能做的,就是不要让不良情绪左右自己的判断,不要被不好意思和担心说出来影响人际关系而避而不谈。这样做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被不良情绪裹挟,做出错误的行为。
人为什么不能从对方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因为人的认知总是带有主观性,大脑会自动开启自我保护模式,把行为意识调整到有利于自己的选项上,主动屏蔽掉对自己不利甚至损害自己声誉的信息,只做出当下最合适的选择,这就是人趋利避害的本能。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本来就不会看到真相。所以尽可能地把注意力放在责任本身,做好自己该做的,尽好自己的本分,把工作当成一种修行,就是最好的情绪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