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临近期末,学生状态比较浮躁,也可能是其他学科的压力影响,最近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不甚理想。因此,师父把作业很纯粹,几乎都是阅读作业,以及附带的摘抄。但晚修检查,几乎无人阅读。
在学生心中,似乎觉得试题和卷子才是作业。阅读这种东西,尤其是阅读课文,根本就闯不进他们作业的概念里。而且完成这种作业的标准,也实在没有个准线。阅读这种作业,容易陷入空虚。久而久之,就在学生潦草应对的态度下,语文老师们为了省心省事,干脆也和理科一样下发试题卷子。于是,讲题成为了中学语文课堂的主要画面。 关键是,讲题,学生还觉得老师们很用功负责。讲课文,学生容易觉得老师们是瞎侃。
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讲题自然比讲课文轻松很多。对于学生来说,做题比阅读似乎更直观靠近分数。学生的功利之心,对语文老师的变相“体恤”,直接造成阅读教学的缺失。
我们好像也说不出这种缺失而导致什么具体损伤,但久而久之,反正,我个人觉得是伤筋动骨,两败俱伤。
语文课本里的课文真的很好,都是经典的经典。我也是去年集中备赛,才真正发现课本才是高考试题的根。没有夸张之嫌。文本之精彩,细节之迷人,与考点处处隐秘又自然的衔接,任何模拟题都没法比。
我自己就经常被课文深深打动。
这种打动使得我感觉到幸福,我仿佛不是在工作,而是安静又恬然地独享我的阅读时空。这是我的私人阅读之旅,如春风沉醉的夜晚,又如秦淮河。所有的领会与道白,还可以有幸讲给第三人听。学生们,就是那偶遇的第三人。
于是,在要求他们读懂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读懂提出了更高要求。毕竟,我的读懂,是为了更能深入浅出地帮扶学生的读懂。
只有读懂了,才有可能去说真正的热爱。至于深入的体会,需要留给他们自己,和以后长大的人生。我们语文老师,只能带他们一程,这一程是阅读的执着,是兴趣的指引,是开了口子的决堤。
江流滚滚,大河奔腾。那是未来的事。每个用心走好的当下,就是为了未来能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