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一共有三小节,内容分别是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开发模式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案例分析。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
1.区域经济增长的含义
区域经济增长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指的是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表示就是区域内的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表示就是区域内的商品产量增加。
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不仅包括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还包括区域人口数量的控制 人均gdp的增加以及产品需求量的增加。
2.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认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生产要素,包括资本 劳动力等。
其实,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就是生产要素的影响,生产要素包括土地 资金 劳动力等;第二就是生产环境的影响,生产环境包括生产硬环境和生产软环境。生产硬环境指的是生产所必需的基础设施,生产软环境指的是生产当中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
3.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
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四种类型,分别是生产要素投入驱动机制,中间产品投入驱动机制,先行产业部门驱动机制和先行地区驱动机制。
生产要素投入机制认为生产要素的投入u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并且,存在两个方面的杆杠,一个方面是高效率的产业部门的杠杆;另一方面是高效率的地区的杠杆。
4.均衡增长理论的内容
均衡增长认为,经济落后的地区存在一种生产与消费的低水平的均衡状态,想要实现经济增长,就要打破这种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该理论蕴含了低水平状态的原因描述和打破这种状态的方法。
产生这种低水平状态的原因有最小临界努力点 均衡发展陷阱和贫困恶性循环。
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关键在于让各种产业部门之间形成需求;外部资本力量的介入是打破这种低水平均衡状态的最好方式。
5.非均衡增长理论
非均衡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存在一种生产与消费的低水平的均衡状态,想要打破这种状态,需要集中力量发展一个或者几个产业部门,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连锁效应是非均衡增长理论的重要内容,连锁效应分为前向连锁效应,后向连锁效应和旁侧连锁效应。
非均衡增长理论认为,打破这种均衡的前提是区域贸易的存在。
6.新增长理论
新增长理论认为,想要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那么需要人力资本的开发和知识经济的应用。该理论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外部性 收益递增和创新。
外部性最具代表的是阿罗模型,该模型认为技术是资本投入的溢出效应的副产品,资本投入主体可以通过技术积累提高生产效率;其他主体可以通过交流学习同样达到这类效果。
收益递增指的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开发和知识经济的应用实现的,人力资本具有智力性,知识具有自我更新的性质,由此,掌握人力资本和知识经济的主体也可以通过自我更新而实现收益递增。
创新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熊彼特将创新划分为五个方面,使用一次新技术,生产一种新产品,使用一种新原料,开拓一个新市场,采用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第二节 区域经济开发模型
1.区域开发的含义及其特点
区域经济开发指的是特定的主体在特定时期内对特定开发对象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最终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区域开发的特点在于明确性 时效性 综合性和全面性。
区域开发的内容包括区域开发模式的构建,区域经济产业部门的更替和区域经济产业部门的空间转移。
2.区域开发模式的构建
区域开发模式的构建内容包括乘数效应以及模式的类型。
区域开发的产业部门分为主导部门和其他部门,在主导部门的带动之下,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效应会呈乘数倍增加。
区域开发模型的类型有发展极 发展轴和发展网络模型。
发展极指的是该区域集中全部力量优先发展的少数几个区域。发展极具有溢出效应,溢出效应是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总和。极化效应指的是发展极会吸收周围的发展生产要素,扩散效应指的是发展极会向周围地区进行辐射,使得周围地区得以发展。
当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的时候,此时的溢出效应为负,当极化效应小于扩散效应的时候,此时的溢出效应为正。
发展轴是发展极经过一定时间发展后的产物。当一个地区出现发展极后,往往在其他区域也会出现其他发展极,并且发展极之间存在交通线,这时候,多个发展极和链接他们的交通线被称为发展轴,发展轴通过发展,会形成发展带。
发展网络模式是发展轴演化的另一种结果。
发展网络模式的溢出效应更强。在更大的区域面前,发展网络细化成一个点,此时它又成为了新的发展轴。
3.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更替
产业结构的生命周期分别为创新阶段 发展阶段 成熟阶段和衰落阶段。
其中,处于创新和发展阶段的产业部门为创新产业部门,以此类推。我们将前三个称为兴旺部门,将最后一个称为衰落部门。
为了区域经济的增长,区域需要将有限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兴旺部门,淘汰衰落部门。
4.区域经济产业的空间转移规律
由于区域的空间范围有限,因此,一个区域往往要保留先进部门,转移落后部门。
我们将地区平均技术水平高的地区称为高梯度地区,地区平均技术水平低的地区称为低梯度地区。
低梯度地区往往承接高梯度地区的产业,原因有二:其一,低梯度地区发展水平低,承接高梯度地区的产业部门可以迅速提高其区域经济。其二,低梯度地区由于资源衰竭而急需高梯度地区的产业来帮其改善经济环境。
为了防止第二种情况,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资源,改善产业结构,改善区位条件,保护环境以及完善体制机制。
第四节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案例分析
1.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一般特征
第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极高。
第二,中国的资源配置合理。
第三,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第四,中国的区域合作加强。
第五,中国的统一大市场得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