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四个25美分的硬币跟一张一美元的纸币完全不一样,但却等值。孩子显然不能拥有那些基于更丰富的经验、更熟练的技能和更充分的成熟之上的全部权利。成年人对孩子的引领和指导是很重要的,但是,孩子应该得到同等的尊严和尊重。他们应该在和善而坚定(而不是责难、羞辱)的氛围中发展自己所需的生活技能。
控制过多 或 太过娇纵,孩子都难以培养出责任感。孩子的责任感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才有机会去学习具备良好品质所需要的生活技能,才能培养出来。
如果孩子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都用在了操控别人、反叛和逃避上,他们怎么可能培养出成为有能力的人所必需具备的洞察力和技能呢?
正面管教:我们一起来制定对双方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我必需独自做出决断时,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
当一个孩子体验到自己的操纵策略不起作用的时候,他可能会再次试探,只是为了确定一下是否真的不管用了。当我们注意维护孩子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就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会激励他们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可以用冷静期的方法来处理。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两个人可以一起为问题找一个解决的方法;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只需要使其感觉好起来,或者转移一下注意力,就足以改变孩子的行为了。
惩罚可能导致的负面效果:
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报复(Revenge):这回他们赢了,但是我会扳回来的
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保证我不是按照他们要求做的。
退缩(Retreat):偷偷摸摸(我下次决不能让他抓到);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我们究竟从那里得到了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
当大人们用过度控制的方式来管教孩子的时候,孩子们依靠的是“外在的控制”;那么,当大人们不在场的时候,又会怎样呢?孩子没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于正面管教而言,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孩子们更愿意遵守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
值得强调的是,大多数父母认为在生气的时候就要解决问题,其实,这是最不适合解决问题的时候。在生气的时候,人们接通的是“原始脑”——其选择只有“战”或者“逃”。
很多家长或者老师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并不理解,这导致他们曲解了很多方法,并用这些方法“赢了”孩子,而不是“赢得”孩子。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们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赢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