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九,我特地请了一天假,准备在家做饭请家人们团年。我一直不太赞同在餐馆请客过年,一事食品不太安全,二是疫情期间不能掉以轻心,更重要的原因是,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在餐馆时团年,确实减轻了做饭人的负担,但只能吃一顿,大家饭后一拍四散各走各的,哪里还有什么热闹的场面可讲?过年嘛,本来就是要让家里人多闹热喜庆洋洋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好增加感情。
往年凡是过节过年时,我们几姊妹都在哥家团聚,一吃就是好几天。前年哥为了外孙女上学方便些,便搬到了女儿家,由于女儿家比较窄,我们几姊妹的聚会自然就少了些。
去年因众所周知的疫情,我们家也没能团聚。
眼看就要过年了,我想今年可不能再象去年那样没了过年的气氛。既然哥哥家不方便,不如在我家团聚好了。我家虽没哥哥家宽厰,但一家人团聚还是不在问题的。
腊月二十八,我给哥打了电话,告诉他今年春节在我家团聚,大家好吃好喝地热闹几天。不过年饭只能在二十九那晚,因为大家都知道凭我的厨艺,中午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年饭的。
二十九那天一大早,我便拖着购物车去买菜,什么团团圆圆的芝麻圆子、百吃不厌的烧白、清翠欲滴的碗豆尖、金黄香醉的烤鸭等等我都将它们收入囊中。
买鱼时,正巧碰上多年前的邻居,本来我只打算买一条大鲫鱼来油炸后煮家常全鱼的,但她说,过年买鱼就要买两条,煎好后一条团年时吃,一条放到明年吃,那样才叫年年有鱼(余)。
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年年有鱼(余)的说法,以前我都认为是只要有剩余的鱼就叫年年有余了。此时我恍然大悟,既然邻居好心提醒,我也不能把别人的好意当驴肝肺是吧,听罢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两条大鲫鱼。
在菜市场东一样,西一样的采购,水果肉蔬不分青红皂白,只要家人们喜欢吃的,结结实实地买了一整车,差点没把我的手臂给拉脱臼。当然,什么腊猪头、香肠腊肉的不用买,前晚我都从冰箱里拿出来了,正在解冻中。
临近中午时,我将满车的战利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搬回了家。来不及吃午饭,便迅速地将解冻了的猪头肉、腊肉等放入一个大锑锅里煮了起来,这些食物够我们吃几天的了。
虽说父母也不在世,但我不能忘了家乡历来的风俗习惯,父母曾说过,过年要吃猪头肉,表示大年也开始,大家开始走亲访友闲耍了。元宵节时再吃猪尾巴,说明年也结束,大家该出门干活喽。
我将新鲜瘦肉,按网上学到的炸酥肉的方法切成条,码上调料准备待用。那色泽多黄,香嫩酥碎的酥肉我好久都没吃到了。
年少时父亲每逢过年都要炸它,那香味惹得我们几姊妹都围在锅边,父亲刚捞上来一块,我们便争着去抢来吃,酥碎香辣的感觉,让我们完全不怕它烫得我们嗤牙咧嘴的。
现在街上卖的酥肉我们根本不敢去买,因为它的肉品不敢保证,只有自己做的吃着才放心。
顾不了从不拉下一日的午休,清洗碗碟、择菜、炖鸡汤,一个人忙里忙外的我,恨不得多长一双手。
下午两点过,敲门声响了。哎呦,我的那个老天也,终于来了救星。我的那个大厨嫂子,一看到煮熟的香肠腊肉后,二话不说,穿上围裙便开始切肉摆盘。
这时的我,才真正成了大厨助理,只负责摘葱剥蒜的小杂事。
一会儿,三妹也来了,姑嫂三人,边吹龙门阵边蒸烧白圆子,在谈笑声中做事完全没有累的感觉。
嫂子将去了鱼鳞内脏的鲫鱼用盐和豆粉码入味后,起锅下油开始炸它。嫂子不像我,每次炸东西时都要用很多菜油,否则就会炸糊。她能用极少的菜油,用小火慢条斯理地将鱼翻来覆去地炸,直炸得色香味俱全后才起锅备用。
然后将泡姜泡辣椒和蒜剁碎,放入也烧热的混合油中炒到香辣味尽出时,放少量的水和一些调料将汤汁熬出香味后,再放入煎好的鱼煮一会儿,起锅后在鱼身上洒上葱花,一盘地道的家常煎鱼随即满屋飘香,令人垂涎欲滴。
嫂子勤快好学,在哥的指导下,学得一手好厨艺。凡是来我家吃过饭的人,无不称赞嫂子的厨艺。她的尖椒鸡,红烧鹅,姜爆肥肠,香水鱼等,多少餐馆的美食也没她的味道好吃。
嫂子因身体原因不能吃海鲜,但她却会为我做精美绝伦的海鲜食物。有次我们花了一、二千多元去海鲜市场采购了海产品,大到大闸蟹小到扇贝,近十个品种的海鲜,全都是嫂子一个人蒸煮炒的。那味道到现在都还令人想起那天侄女婿舔贝壳的情景,他说这顿海鲜是他吃过的最美味的,就连贝壳都很入味。看他舔贝壳的样子,当时把我们笑得全都弯腰驼背的,一个个都差点岔了气。
遗憾的是,我们都没学到身为大厨的父亲的真传,让父亲精湛的家常厨艺几乎失传。
父亲生前曾是一大型厂矿的炊事员,他的厨艺令厂区的工人很佩服。每次父亲当班时,他们的收入都会比其他班的高得多。可惜的是我们都不肯向他学习厨艺,认为那是又苦又累的活,别人都在吃饭了,他却还在锅边转。尤其是夏天,厨房的活更是得热得让人像热锅上的蚂蚁,哪个还想学那成天让人油腻的活哦?
父亲的油炸胡豆外酥内碎,泡盐蛋黄红白嫩,腌制的腊肉鲜香味美,家常菜更是无话可说。而今想起来我们都好后悔,让父亲空有一身好手艺,带着一生的遗憾走了。
其实我不惜请假操办团年饭,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祭祖。父母在世时,每逢过年时,他们在吃年夜饭前都会祭祖。而今因为城市的变迁,在家时烧钱挂纸很不方便,所以大家逐渐淡忘了这个传承了几千年的礼仪。虽说仪式很简单,但前人兴后人跟,我不想过世的父母和亲人们在另一个世界里,清冷地看着我们一个个在尘世间过着热闹非凡的大年,所以决定继承他们的礼仪,传承他们的祭祀。
主菜摆上桌后,三妹摆好了碗筷,倒上了酒,点上了香烛,开门请了门神,请门神放我们的家阴客(过世的亲朋)进屋喝酒吃年饭,求他们为子孙后代消灾免难,保佑子孙后代们平安幸福。同时又请门神待家阴客们酒足饭饱领了钱后,再送他们回原地,劝诫他们不要在阳间多事。我则在阳台上将钱纸烧在备用的铁锅里,请各位家阴客们吃好团年饭后,领走自己的一份,欢欢喜喜地去购置自己想要的年货,和我们一们,过一个闹闹热热的大年。
快到六点钟时,一大桌年夜饭在我们三人的捣鼓中大功告成。此时,家人们也陆陆续续地下班到家,一大家人闹闹热热地围坐在桌前,端起了酒杯庆贺过年的快乐,也为明年祈福求安!
愿新的一年里,我们都幸福安康!
2021年2.22于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