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小我就是个听话的孩子,因为在父母老师眼中,“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因为听话孩子让他们最省心,因为照顾不听话的孩子他们会很疲惫。
因为听话,我对长辈们给我的“知识改变命运”“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的教诲笃信不疑。上了初中,整个人就是一台终日学习迎合考试的机器,连周末也很少出门,平时熬夜到十一二点更是家常便饭。
自然,我的中学刷出了漂亮地分数数据。中考高考,顺利拿下。
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当你习惯了唯命是从,想走出思维的樊笼已经不太容易了。
听话的我进入大学方才感觉人生的迷茫,将我盯得死死的高中班主任和在家中对我耳提面命的父母都已不在身边。我无所适从,依赖别人指点曾经步步为营的人生到此结束,空虚困惑之感开始困扰整个心灵。
但我无法自拔,四年里我丧失了主动主宰我人生走向的机会,浑浑噩噩,随波逐流。作为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毫无意外地成了一名中学老师。
M是我大学同学,他入学第一天就找老师宣布自己准备考计算机研究生,现在的专业自己非常不喜欢,只求及格,希望老师放自己一马。
悲哀的是,对于M不向命运低头的霸气抉择,私底下我曾经投以轻蔑鄙夷的嘲讽。以后才逐渐意识到,自己才应该是被嘲讽的对象。
二
以后逐步反思,自己思维的狭隘其实在小时候家长老师的夸奖声中就已成定局。在一个单纯看待学习成绩的教育背景下,学习好的孩子无疑享受到了与将来走向社会凭综合素质打天下不相匹配的荣耀。
我们的教育崇尚竞争,崇尚快节奏。按老师要求做并获得高分数的孩子整日就会生活在甜言蜜语当众,他们是这个单一评价制度的受益者。
而有的孩子不管你在其他领域多么出色,只要你学习不好,一律都会被贴上“差生”的标签,自然感觉低人一等,羞愧难当。
整个教育就是在竞争,而且只是关乎学习成绩的比拼,别的一概不看。
显然这是不合乎社会发展规则的。
而成绩好的同学不会意识到这一点,老师一般不会主动揭示真相,担心真相一旦揭穿,好多孩子就没有学习的动力了。
像我一样出身农村的孩子自小没见过什么世面,父母也从未走出村庄,对于我们而言,读书考大学就是唯一的晋升阶梯。我们拼了老命不惜复读若干年也要考上名牌大学就是这个道理。本以为考上大学人生就会迎来灿烂光辉的坦途。可是——
当临近毕业我上铺平日不学无术的兄弟仅凭与生俱来的高端颜值就娶了教授的女儿,顺利落户省城的时候;当W同学凭借当局长的二大爷成功进入省城最好的高中的时候......
我的表情惊诧不已。惊呼,这个世界怎么了?
其实,这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颜值就是资本,人脉也是财富。
停留在“学习好就能独闯天下”这个层面对我被自己学习好的光环遮蔽了双眼,对真实的现实视而不见。
过去直到现在我从不后悔坚持“奋斗成就一切”的人生信条,遗憾的是我从未意识到成功还有很多种渠道。
这就是目光短浅的表现,这种短浅源于学业上的过度竞争。
三
这种过度竞争犹如日复一日地洗脑,让人只朝着一个方向看,望眼欲穿而日渐惨淡。
天然的以为成功的方式只有学习考大学找个单位上班领工资,殊不知互联网极大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成本,一个前所未有的商业时代已经来临。
自己的学生接二连三的毕业,我发现,当时上学时的优生的精神面貌普遍不如当时所谓的差生。优生好像经历过人生巅峰之后不可避免的脸上写满了对社会的失望,一副落魄景象;差生则恰恰相反,仿佛冬去春来,个个神采奕奕。
细问,你会发现,优生思想保守,大多被动地等待,等待单位的同意,等待研究生被录取,等待体制的认可;差生大多思维灵活,没有心理负担,做微商开网店风生水起。
问及papi酱,优生一脸无知,差生话题不断。
面对个性化时代的来临,目光短浅的优生们毫无招架之力,除了抱怨,还是抱怨。他们正在经历从小到大深信不疑的价值观崩溃的痛苦。
更要命的是,这些单一视角竞争的曾经的成功者们还兼备心胸狭窄的毛病,见不得当年差生的成功,对别人的进步选择性回避,甚至嗤之以鼻。你越这样,你就越悲剧。
我甚至感觉中国人公共场所闯红灯同样是竞争意识深入骨髓的直接后果。每个人都担心落后,而置社会公德于不顾。竞争已成了潜意识,这太可怕了。
四
回头想想,这种单一视角的过度竞争导致的目光短浅无处不在。
在各个学校比拼升学率的年代,金榜题名的人多了,真正成才的少了;
在那个各地比拼GDP的年代,钱多了,蓝天碧水却一去不复返;
在这个拼命比车比房的年代,房车大了,婚却离了,孩子也叛逆了;
......
什么时候,我们这个民族的认知能全面理性,实现多元化的自我认同!
前天,陪孩子参加幼儿园的运动会,这是一场没有竞争的运动会,没有竞赛比拼,没有名次。跑道上是一个个完整的家庭,亲子互动,笑声不断。
人生本该如此。摒弃无谓的竞争,在狭窄的跑道中转个身,收获快乐的同时,才能环顾四周,极目楚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