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事
虽然老家是不常回了,但忆起家乡事,还是很熟悉的,尽管二十岁左右的人已认得不多,多是识得老人面。但只要车到路上,两边的庄稼,玉米地,菜地,或麦田扑面而来,油然而生的亲切感,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还是会怀念和留恋。
村里的新房越来越多,而面积却没有老宅大,人口的增多,宅基地已向村外慢慢拓展,以前街坊互帮建房,最多管顿饭。现在这都是陈年旧事,让人不可思议的。这两年人工工钱见涨,都是随行就市了,一天多少钱是谈好的,可以不管饭。大工小工也多是壮年。青年人都到外地工厂,或自主创业,混得好的,已找好对象,在城里买房买车,安家落户。
留在家侍弄庄稼,种菜种经济作物的,挣的是辛苦钱,少有在附近化工厂,针织厂上班的,有的是老人身体不好需要照顾的,有的是娃小需要兼顾教育抚养的。说实在,年轻的姑娘也走向了远方,在异乡找到对象,成家留在了他乡。逢年过节回趟娘家,匆匆而来,不作逗留,过客一般。
小伙子已不太好在本村找对象,扒拉一下,方圆附近单身姑娘不多,有的找到了其他较偏远的县村里。而贫瘠一点的地方彩礼让人咋舌,几万元都是引线,没有几十万娶不到家,还得是新房新车。不过新房一般是早有准备,我们这地方省吃俭用就是为了建房,这两年农民工工资也提高了,不拖欠了,超市,卖肉的,熟食的也多了。
人也活得自在,想开了,该吃吃,该穿穿,还有娱乐健身的。一般人都盖两层房,上面留有贮粮房,旁边有个一层平房,上面可以晒粮。盖下来也是笔不小的花销,只是地方敞亮。有客厅,卧室,洗澡间,这和城里一样,只是排污规划不一,还是排在马路上。门前栽花,或有挡风墙。
子女的教育,幼儿园已开始上,村里也有,有的送到条件好的白马寺镇上。孩子的学习仍是受关注的,学习好了一直供着,好多孩子凭自己刻苦勤奋走出了村庄,上了重点高中,大学,继而走向更广阔的沿城市,北上广,还有留在其他地方,遥望着故乡,思念着爹娘,又为梦想而卓苦地奋斗着。
还有学习弱一点,升学无望,上个技校,学个一技之长。也因为现在大学不包分配而坦然对待。租个门市,做个生意,倒也红火。每个人走的路不同,每个人的人生不能复制。不管哪条路,只愿我的家乡越来越富裕美丽,而家乡人仍然保存有那份纯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