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智者—李章溪老师
在我们这小县城,应届生能考上大学是凤毛麟角。能补习一年考上大学的也算是佼佼者了。尤其是在县一中以外的中学考上的。我高中是在县四中渡过的。我的毕业班主任给我们班同学订的计划是第一年考上县联合补习班,第二年考上新乡市师范专科学校。虽然就是这样的目标,我们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人完成计划的。第一年,我们倒有六七人考上县联合补习班。但第二年没人考上新乡师专的,纷纷落榜,再次补习的,在第三年,第四年才又有数人考上中专类学校。
我是唯一的例外,在第二年,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一个比较好本科学校。我能走出这个升学圈,因素很多,但与我有幸碰见的教师对我的成功是决定性的。大学毕业近十年,今得以用文字记录一下,以示对教师的感激。
我在市联合补习班时,李老师教了我一年。虽说只是短短的一年,却永远值得我怀念。
在九十年代,卫辉迈进大学校门的学生99.5%是从一中出来的。这其中一大半是读了高四、高五甚至高六以后才获取了一张改变一生命运的通知书。据我所知,补习最长的是八年--一个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全面抗日战争所用的时间。这位老兄曾在数年后与多位高中同窗又坐在一个教室里,只不过他人已是大学毕业后来做教师的。我的一位同窗领到通知书后,心酸地说,我毕业时,就二十八了。他还算是幸运,苦读几年,最后仍一无所获的也大有人在,及至精神崩溃的也并非独家新闻。
其实,在我们县,能读完高中的农家子弟,已是幸运了。刚上高中时,我班有六十多们同学,参加高考的仅二十余人。能再次补习,已是幸运之至。我就是幸运儿中的一个。一九九一年九月,我坐进县联合补习班。
补习班或许是个围城,在里面的总想出来,在外面的又何偿不想进去。许多人已坐在教室里,心仍然不知还在那里。一边是挥之不去的高考失利阴影,一边是父母血汗换来的两尺课桌,和飘渺的大学梦。开学的两星期,是补习班风雨飘冷的季节。
县补习班是全市高中(除一中外)办的一个联合班,全市的高中应届毕业生中的落榜成绩优异者,群集于此,在这儿的成员,肩负着为母校争光的使命,担任教课的老师都是从各个中学精选的优秀教员。判断各个老师的能力优劣,看是否在补习班任课成了一个公认的最客观的标准。
我们班有五十多位同学,分别来自四面八方。除了本市的外,间杂其中的还有外省的同学。开学前期,大家一方面相互认识,互相打量,对任课的老师也不免要打听,老一届的学兄自然要卖弄一下老师们的典故。
据同窗讲,担任地理老师的是个老头,曾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带过兵,打过仗,旧任国民党军的少校团长,学术渊博,教课认真,但讲的内容有些深,与高考有些脱节。
其实所有的故事都不会吸引人入迷的。在这校的环境中,没有人有太大的雅兴考就教师的典故。在我们大多数的人看来,或说,在我看来,说的过分一点,老师无非是讲讲课。补习班的课程全是已经学过的,像我们这次级优等生,大都有自已的一套学习方法,补习班的老师只是帮我们对对答案而已。感情需要自已料理,学习需要自已用力,一切都只能依靠自已。这种感觉或许是不对的,但却是从我的高中生活中得出的。
正因为我是在四中毕业的,正因为四中是没有升学任务的,我所以能看到一些对教学太不负责的和教学太没水平的老师。虽然,教过我的老师大多都成了我终生敬爱的人,但我不愿继承中国丑陋传统中的‘为亲者讳’思想,我不是个文过饰非的人。当然这其中的主要的原因仍是制度问题,并不能单纯归结于老师们的个人品质。但是,我的高中三年,我自以为自学的多,尤其是学习的方法;成长的苦恼,思想的压力自已排遣多,业师指导的少。有高中三年的经历,使我没有理由想信补习班的老师在学习方法上,在思想挫折上,能给予我帮助。
地理是副科,我们在周二下午才见到李章溪老师。李老师走进门来,没有像其它老师那样,先回顾一下自已的以往的教学史,用数字给我们鼓气,也不像含蓄一点的老师,直奔主题给我们讲课。他先向我们表示祝贺。
一语一出,台下静寂,我们不知道我们何贺之有。在苦闷数月之后,第一次听到此语,我们的心怎能不由衷一亮。
他说,能坐在这儿的人,都是幸福的。当别人已永远失去求学的机遇时,我们还有败者复活的机会,仍有可能通过捷径实现我们人生人目标。有人说过,人生关键的就是几步,一步走错,机遇永远都可能丧失。与其他因为各种原因辍学的同学来说,我们是幸运的,值得祝贺的。
尽管我们都知道这道理,但是高考之后,我们都成了悲观主意者,只看到自已不拥有的,而看不到自已拥有的,瓶中的水永远都是缺省了一半,李老师的寥寥数语,打开了我们的天窗,我们心中觉得热热的。
他分析了我们存在的一些不安定的思想,指出了原因:可以到好一点的学校补习,可以跑跑,交钱上大学。他批评有这种思想对学习的危害性。他说,学习是知识的积累过程,也是信心的积累过程,像我们这等程度的学生,现在最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能让自已持之以衡的毅力和信心。可供我们补习的时间并不多,能供我们树立信心的时间更少之又少,现在一旦分心,未投入学习之中,损失的不仅是知识的掌握,更是对树立自信的严重打击,知识,可能通过努力获得,但信心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他说,失败后马上站起来,不要躺在地上“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你将会错过了满天的星斗”。李老师用泰戈尔的名言结束了这个话题。
我们都为之一振,至少我,听了这番话,在心里燃起了要努力的决心。到此时,我才发现李老师个头不高,瘦瘦的,头发斑白,精神矍铄,说话刚强有力。
李老师接着讲,目标定下来后,一定要斗志昂扬,锲而不舍。“任何一种事业的成功,不排除干扰,浮躁是不可能成功的。他举了他的老师做为例子。我现在想,或许这个例子就是他吧。
他讲了另外一个故事,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一个小孩去买酱油,在路边碰见一耍猴戏的,小孩就会把瓶一放,直看到人群散尽。要是大人去广州办事,也决不会一见长江好看,到武汉下车不走了。这是非常明白的道理,可每年都有不少学生,中途下车,又上车,最后考的非常不好。这是一个悲剧,要牢牢记住。我们现在决心复读,就要坚决干到底,没有任何因素能影想我们、干扰我们。我们都是成年人了,要能克制着各种干扰。“公少小学剑,不成,弃而学文,学文不成,弃而学…”。(原话忘了,大意如此)
我完全沉浸在李老师的讲话中,当时的感觉用一句俗话说就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其实世界上的道理都很简单,只是看能否用恰当的语言,在恰当的时间讲出来。在当时觉得暗无天日的日子里,能听到这样的讲话,还有比这更宝贵的吗?这一剂防疫针,这一阵及时雨,是我在补习班上最大的收获,是我最可珍惜的思想财富。但可惜的是,一上大学,我得意忘了行,竟把这财富给丢了。
李老师最后讲了学习的一些方法。他是针对我们补习班说的:我们满足于了解我的语文考好了,数学考坏了,但不知道好在那,坏在那,不是一个好学生。自已不了解自已该如何巩固自已的优势科目,如何补上落后的科目,只埋头苦干,是不会有进步的。
他又强调了另一种学习的方法。说实在的当时我并未弄懂。他用一个事例来说明:一个小孩在李子树下,只能上树啃上一口,才知道李子酸不酸。大一些的孩子,不用上树,只要抬头看李子的颜色,就知道好吃不好吃。如果是大人,根本不用抬头,只要季节没到,就知道没熟。对事务的判断,从味觉到视觉,再到信息。每一次的进步,都节约了时间、精力,获得的收效,却是巨大的。在学习中,应掌握好知识的进化,对不同的知识用不同的手段去掌握,事半功倍,这样才能保证成功。
第一节地理课结束了,这节课的影响永远存在。我当时就把李老师的讲话记了下来。在我补习的一年中,我时时不忘拿出来看看。尽管在那一年中,我并未能如老师的叮嘱,目不旁骛,相反自已还投入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之中,还参予了一场打架。自已基础之差,条件之劣,胜利的希望并不大。但终冲出了卫辉,与李老师的此次教诲分不开的。
西谚说:性格即命运。多年后,我读到这句话,竟打了一个激灵。像我这似水的性格,若非遇见李老师强力的塑造,或许大学永远成了梦想。
毕业至今,我未曾拜见过李老师,也未在其他场合见到过李老师。曲指算来,已是十二年了。不知老师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