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睹物思情!”来北京后,总会心情不好或者低落的时候去吃碗饺子,当然这里的饺子自然没有妈包的好吃,但是从热气腾腾的汤里,总会找到一些家的温暖! 昨天过了26岁的生日,老爸老妈给我发短信提醒我去吃点好的,稍微给自己庆祝一下,我跟父母打趣到:“如果你们要来我这,什么都不用带,带一笼饺子,三张菜饼就够了!”父母听了都呵呵地笑起来,像是在看一个稚气的孩子…(虽然我过完26岁的生日,要奔三的人了,但是无论我多大,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是个孩子!
家里的饭菜一般都是妈做的,记得小时候,爸在济南打工,妈和我在家,靠着点微薄的钱过日子,那时候妈赶集总是带个块儿八毛的,买的菜也非常有限,我们那里是五天一个集,而买的菜常常坚持个三天就没有了,冬天是最难熬的,除了白菜就是土豆,还有左邻右舍接济点蘑菇之类的,而我小时候又特别不好喂,用我妈的话说:就是比喂鹰还难!
不过妈还是变着法的给我做可口的饭菜,记得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妈凑到我的脸旁说:儿子,给你做好吃的了!我当时小,光着屁股就从床上起来去炉子上看,原来是土豆丝,那是我第一次吃,真的很好吃,吃完后,我撩起衣服,把吃得圆圆的小肚子给妈看:妈,我吃胖了,我吃胖了… 妈爱吃饺子,也爱包饺子,包得多了,自然有了些境界,妈包的饺子都是皮薄馅多,一口塞嘴里,满嘴流油,要是在沾点醋,吃个蜡八蒜,真的是绝了,吃过我妈包的饺子的人都说:好(听着像作广告,嘿嘿)!顺便也提一下妈擀的菜饼,也是皮薄馅多,由于皮薄的缘故,烙的饼皮金黄,发脆,一咬咯吱一响,随后又香又多的馅子就塞满你的嘴了,因为我总是心急吃饼,所以老爱烫舌头… 爸是不经常做菜的,但是爸的手艺也不错,如果妈作的菜是小家碧玉的精致,爸做的菜就是关西大汉的豪迈了,爸最拿手的是炖鸡,鸡炖得不错,汁浓味香,但是爸最喜欢的是最后放白菜,就是鸡上桌了,在把白菜撕吧撕吧放里面,用鸡汤把白菜煨一下,撕得白菜也是老大一块,我吃得时候总得用个碗接着,爸的酒量也是不一般的,(56度的衡水老白干,自己喝一斤,让我这个喝三杯啤酒都晕的儿子有些汗颜…),妈的各类炒菜做得都挺好吃的,我有次问我妈,为什么菜做得那么好吃,妈说:“妈做的菜实在啊,菜都洗好了,油盐酱醋都不少,无论是馅还是料都是好的…” 现在 该说说我了,老妈做菜那么好吃,而我确是高三毕业后才开始跟我妈学做菜的,包饺子的,最拿手的就是辣炒花蛤了,这个比较简单,所以作起来也没费多大功夫,倒是增加了我学做菜的信心,我妈看着我劲头那么足,笑着跟我说:嗯,学好了做菜,将来不吃老婆气啊,要不然老婆一生气,你就得饿肚子了…”我记得我三年级的时候吧,也给我妈做个一次糖醋鱼,我那时候懂个啥啊,什么料都是自己瞎放的,没想到我妈说很好吃,爸听说了,也想尝一尝,让我给他做,我凭着模糊的记忆和瞎编的能力,给爸做了… 结果大家都应该猜到了吧,爸不吃,妈不吃,我更不吃,但是我家的小狗吃得挺香的,还是它给我个台阶下啊,呵呵… 我现在还跟着我妈学,寒假回家,我妈说我包饺子的能力见长,包的都挺好看,就是饺子边捏不严,容易露馅,嗨…还有寒假给我父母做了次菜,让他们尝尝儿子的手艺,毕竟这辈子得让父母吃吃自己的菜啊,要不然父母有遗憾,自己也有遗憾!
上高中后,每周六回家,也会去外面吃一顿,不能说外面做的不好吃,但是觉得外面的菜不耐吃,吃个四五回也就那么回事了,去了外地也不会挂牵着,还是家常菜好吃又耐吃,如果将来应酬多了,还是尽量推一推,回家和家人一起吃点家常菜,虽不比大酒店里的豪华和美味,但是确有大酒店里永远也作不出来的那个味道叫“家”,永远没有那种料叫“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