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人生十论》讲了一个简单的道理。
中国人做人与西方人不同,西方人在唯心哲学和唯物哲学里兜兜转转,中国人比较简单,认为每人总必有一身,所以中国人讲做人就要讲修身,修身才能齐家,才能治国。
“人生便在此身上做起,没有这个身,怎么有这个人呢?”
身从何来呢?身从父母来。
因此,钱穆认为,中国人修身第一要紧的是,敬孝父母。
为何是敬孝父母,不是孝敬父母?
《孟子》书里说:“仁者,以爱存心,以敬存心。” 孔子在《论语》重点也是讲的这个”仁“字,但说的更清楚了,不相爱,也要相敬的,例如宾主,主人可以对客人没有很大的爱,然而他一定要有一份敬意。孔子是特别重视“敬”的。
《论语》上又说“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你可以养狗养猫养马,对它们都有一份爱。人与人,爱必加上敬,尤其敬父母,而后才谈孝。
中国古人反复强调的这个道理是,必须敬孝父母,否则不能齐家、治业、治国。
懂这个道理的人太多了。连孩子“百善孝为先”都是郎朗上口。但做的好的人便是太少了。在敬孝父母这个事儿上,可以改善的空间太多。
改善的起点是发现矛盾。三十多岁,而立之年,子幼父老,大多数人物质生活趋于稳定,奔赴在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和初起步的精神生活的道路上。大多数人,这个时候,心无法聚焦在父母身上。这是个矛盾,敬孝父母的第一要义是用心,以爱存心,以敬存心。无心则无沟通交流,则不表达爱,所以,这个时代,我们孝敬父母做的最糟糕。
钱先生在书中苛责当时的台湾人,说你们快没有家了,学习美国人那一套,把子女送出国,跟父母分开住。中国人一直都要有个可亲可敬之人的,这种分裂主义让中国人无法敬孝道了。1980年,钱先生骂的台湾人,现在中国遍地都是。
为何今日感慨敬孝父母之事?
明日便是中秋节。老家的规矩,中秋是大节,必要回娘家,还要带上孝敬父母的礼品。这个事情像个烙印一样,是刻在脑子里的,行动起来也很自然,无须记录在任何处,回娘家前便开始准备礼物。这便是有心了。有心便是在敬孝。
中秋节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瑰宝,像跟皮筋儿一样,把无心的子女们拉回来,提醒子女,你的心飞了多远去了,该回来了,回来跟父母交心。
现在,我们不爱跟父母交心了。我们越来越年长,汲取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父母的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了。因此,我们常常很自然的“这件事说了你也不清楚”“你不用管了,都是老一套”。二十多岁时,还爱唠叨的父母,伴随着子女建立了另一个家庭,逐渐开始缄口不语,逐渐离我们的心越来越远了。
古时,舜帝,父母顽劣,但是舜还是尊他们亲他们,终于完成了大孝。所以中国人常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修身只是修你自己,你不能去修你父母。
中秋节,这个时刻提醒我们以孝存心的节日,我们应当守在父母身边,把欠了半年的唠叨还上,把存了大半年的养生知识教给父母,这便是比两盒包装精美的月饼还要高级的礼物了。
天气转凉,给父母捎上两双袜子,脚凉身凉,脚暖身暖。
家里的桌子板凳椅子,检查修理,防止老人发生意外,降低中风风险。躺在父母的床上,试试床垫,过硬睡了不舒服,过软对骨节不好。
关注老人的饮食,提醒父母晨起一杯水,清除体内代谢物,激活身体能量,每月给父母买好水,浓度不高不低,钠含量低,含一定量的钙镁离子。肾脏负担不重,长期喝好水还能保养身体。
睡前不应饮用牛奶,易引发结石病,睡前喝上半杯水,降低心血管疾病突发的风险。给父母买两个保温杯,出门行动带上一杯温水,水能润滑身体,小口慢饮,减低胃肠和肾脏负担。
家中的净水器和空气净化器,检查滤网是否要更新。雾霾季即将到来,提醒父母雾霾天少开窗户,多吃清肺食物。
食物宜清淡,少盐少油,每周老人应吃上两顿水煮菜。父母中患有慢性病者,需每日啖药,要多喝水,缓解肝脏和肾脏的压力。
……
李荣浩的《爸爸妈妈》里有一句歌词:我曾经很想知道,同样的话要说多少次才好,那些再三强调的老套,长大了才知道是不是需要。
我们小的时候,都被父母唠叨过。现在,我们强大了,抽空多跟爸爸妈妈唠叨吧,像我们小时候,他们做的那样。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