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史的角度看,人类早期文明出现在西亚,有了最早的城市,在此之后,埃及文明在发展,和欧洲文明在崛起。
在中国文明发展也比较早,大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最早的城市。——考古发掘证实。
从世界建筑史的发展看,西亚出现了最早的城市,大约公元前1万年。
公元前3000年,欧洲,北非出现了许多类似巨石阵这样的巨大古代遗迹。
中国文明历程:
公元前一万年——公元前五千年 :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等。
1、南方:河姆渡为代表
2、北方:仰韶为代表
3、东北沈阳内蒙:红山文化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环境、材料、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建筑形式。
早期文献:“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在低洼的地方,人们营造像鸟巢一样的东西,架在木杆上,树上,人生活在高处。
巢居
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河姆渡遗址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它是在一个比较低洼的地方,发现了大量的木杆的遗迹,发现了大量的人类活动的痕迹。这个村落的房子,是在地上竖很多的木杆,然后把它的村子的房子全部建在木杆上,也就是架起来的建筑,架空的建筑。明显是适合这个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
木结构的房屋,木构件的链接,最早是绑扎。在河姆渡发现了卯榫结构,距今6000年的时候,已经会使用榫卯结构链接木构件,而且形式非常丰富,说明卯榫结构已经很成熟了。
田螺山遗址
距离河姆渡不远,距今5000-6000年
很清晰的柱网关系,柱网间距3米左右,说明田螺山时期的人类已经有结构的观念。
田螺山最早的席子,保存很好的非常漂亮的席纹。
人工种植茶树
干阑式建筑(湿热地带的穿斗式木构建筑):
"干阑式"建筑,架在木柱上,上面有很大的屋顶,下面有连续的空间。现在的东南亚地区还可以看到类似的建筑结构。
穴居
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
半坡遗址
完整的村落
穴居,独特的建筑体系的发展过程
木骨泥墙,房子的墙,树枝编的外面涂泥,抹上一层泥灰,既能防火,耐火,也能保暖,这种木头的骨架,外头涂泥的形式在中国建筑的后期在长期在使用。
红烧土,地面是潮湿的,放火烧,土质发生变化,烧的像砖块一样,红颜色,考古学成为”红烧土“。
在半坡还出现了一个大房子,这个大房子是方形的,后面分三间,前头有一个公共的空间。我们现在还不能准确地知道这个房子在当时是干嘛用的,猜想是一个部落的中心。
半坡部落遗址,城市的雏形。
平粮台城址
距今4300年。河南平粮台城址。
夯土城墙
两个城门,南门和北门,南门的两侧有两间房屋,同时期的。
房屋:地面红烧土,墙是土坯砖和草泥灰。
地面以下30cm下,有一道排水管。
这个时代建筑的发展
从聚落向城市转化
建筑空间变得丰富起来
在建筑技术上,从绑扎到榫卯,从木骨泥墙,到夯土,到土坯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