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人父母,这应该是人生中最深奥的一门学问。现在虽说有五花八门的育儿书籍,也有形式各异的育儿讲座,但耐何“纸上得来终觉浅”,又耐何“一花一世界”。所以,在为人父母的路上,我们也只能提着灯摸索。
初为父母,总是喜欢用爱给孩子编织一张梦网。希望孩子乖巧听话,文明懂礼,聪明睿智。每当别人夸奖孩子的时候便能高兴上好几天。
幼儿园时,女儿是在别人的夸奖中长大的。
“你女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
“这孩子真聪明,懂的比别人多。”
“你们家娃真有礼貌!”
……
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夸奖让我这当妈的心花怒放。心中坚信自己的教育方法是正确的,觉得自己的女儿是一块毫无瑕疵的宝石。
第一次被老师叫家长是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说:“孩子上课的注意力不集中,总喜欢在课堂上做自己的事情。”
第二次老师叫家长我是和孩子他爸一起去的,理由是觉得教育孩子爸爸也有责任,或许内心深处是希望爸爸一起分担那受伤的自尊。记得当时老师先拿出了一个粉色的印有童话公主的笔盒说:“孩子上课一直在玩这个笔盒,以后请给孩子买普通的笔盒。”笔盒是我给孩子买的。接着老师又拿出来一个玩具熊严厉地说:“以后不能带玩具上学。”玩具是爸爸给孩子买的。因为我们一直相信孩子的优秀,没想过孩子只是个孩子。
后来,
“孩子课堂上看课外书。”
“孩子课堂上画动漫人物。”
甚至,
“孩子在课堂上和老师发生肢体冲突。”
渐渐地,我开始心急如焚,有时暴跳如雷。狂风暴雨过后又深深地自责,担忧自己的过激行为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于是自己在愤怒和自责的深渊中煎熬。
记得那天老师打电话来说孩子因为在课堂上画画,老师让孩子把画拿出来交给老师,结果她死活不给老师,还和老师发生了肢体冲突。挂断老师的电话,我开始不淡定了。孩子的表现似乎离我刚开始构造的梦越来越远。那天接到孩子以后,我一路的批评和斥责,孩子一路的沉默让我更加火冒三丈。回到家以后,我就像是一头被气疯的狮子,抓起孩子的书撕个粉碎。孩子边哭边喊着说:“妈妈你打我吧,请不要撕我的书。”从此以后,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她不愿再和我说心里话,为了能达到妈妈心中的“优秀”她开始找借口和撒谎。我自己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但是后悔似乎无法弥补所犯下的错。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陷入了迷茫。常常自问:我到底从哪里开始错了?
那天,孩子上补习班。为了确保孩子能专心的上课,于是我想上教室去给她一些提醒。当我来到教室的窗口时,孩子发现了我,只见她神色慌张地把手中的书塞进了抽屉里。
孩子那慌张的神色像一把利刃,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内心,但这次我并没有像以前那样河东狮吼,而是平静的对孩子说:“把书给妈妈帮你保管,下课了给你。”孩子犹豫了一下,把书装进袋子递给了我。回到办公室,我想知道孩子到底看的是什么书,于是把书拿出来一看,我又开始不淡定了。那是一本有关少男少女情窦初开的漫画书。我这才发现我忽略了孩子的成长。我这才意识到应该和孩子来一次心灵的沟通。于是,我给孩子写了一封信。
宝贝:
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妈妈希望你的内心是平静的。
当妈妈看到你惊慌失措地把书塞到抽屉的时候,妈妈的内心就像是花瓶被摔在地上,碎了一地的玻璃碴子。心碎的感觉不是因为你又偷偷的拿书到教室里面看,而是你那惊恐的神态深深的刺痛了妈妈的心。
爱看书是你的优点,但如果用荒废学业为代价去看书,这将无异于用一张漏网去捕鱼,最终的结果便是一无所获。
人生的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每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精彩。我希望你能在每一个阶段都能够留下优美的步伐。不要急着向前走,慢慢的去欣赏属于这个年华的风景。
《 拔苗助长》的故事你也一定听过,如果违背事物生长的规律,最终的结果是苗枯死了。妈妈希望自己是一位优秀的农夫,能让我的苗健康茁壮地成长。但苗不能自己松开了土,离开了阳光。
树苗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难免会长出旁枝侧丫,这需要农夫耐心的去修剪,妈妈愿意做这样的农夫,耐心的修剪,静静的等待苗的成长。
一一妈妈(2019年1月4日笔)
那天晚上孩子来到我的卧室,平静地对我说:“妈妈,谢谢你接受我的不完美。”孩子一语惊醒梦中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夙愿,于是便给孩子的人生套生了一个“优秀”的紧箍咒,但却让孩子掉进了痛苦的漩涡。
我开始反思:
从此以后接受孩子的不优秀,才能够成就孩子的更优秀。
从此以后,孩子每次考试我再也不问“你们班最高分是多少?”因为我知道每一个生命都不需要去比较。
从此以后允许孩子犯错,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犯错中成长。
从此以后学会蹲下来与孩子对话,因为教育就是站在孩子的高度与孩子的平等对话。
……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场急功近利的赌博,而是一种润物无声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