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一切服务都需要下载软件安装的年代,网页显得要简便很多。
以前手机性能很低,空间不足。一个浏览器可以当很多软件使用。
现在软件厂商,限制手机网页功能,千方百计让你下APP。
而浏览器从比拼H5的性能,转变成内容聚合,信息流……
成了一个又一个头条。
二
把浏览器变成操作系统,一直是谷歌在扛大旗。
ChromeOS 欲成为一个云端的操作系统。
中国许多浏览器,做搜索的厂商也有多次尝试,
直到微信开始打起这个主意,时机仿佛已经成熟。
就是去年发布的小程序,支付宝,淘宝,到现在九个手机厂商组建“快应用”平台。
如果小程序是未来,那么微信不会是唯一的一家。大家也会跟进。
三
“快应用”是手机厂商们一次软件尝试。
有做大互联网服务打算的硬件厂商,不会放过。而没那么大野心的,也能凑个热闹,借机营销即点即用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应用分发的入口,实际被这些硬件厂商的应用商店把握。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来源。
现在却玩小程序了,那怎么行。
有意思的是,这些手机厂商基本包括了,能叫上名字的品牌。但却看不到锤子。
连一加这样非常原生,定制很少的系统,也加入了。锤子莫非有什么更好的方案?
四
来自系统的“快应用”,优先级比微信高。
打开路径和使用速度,都会优于各种小程序。
不过问题是,小程序的分发,不是和应用一样,依靠搜索,而是场景。
微信有社交场景,有支付功能,有帐号体系,有遍地的小程序码。
手机厂商就很难。
一些系统有打通各种应用界限的功能,比如大爆炸、传送门。
这是一个触发使用场景的好途径。
但微信说,对不起,你不可以在我的应用里用。
五
“快应用”如果只是一个功能,可以很好很快。
但如果是一个生态,即使你坐拥整个操作系统,这时也未必是一个超级APP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