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普通的一年,对于我来说却非凡意义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里,我似乎重新构建了我的世界,形成了我自己的模式。
困惑
2016年,我的宝宝来到了这个世界,全家人都为此感觉非常的高兴,我自然更是喜出望外。因为,儿子的到来不光是为家里增加一个新成员那么简单,他也让我们的生活增加了很多丰富的内容。如果说我与老婆的二人世界是彩色的,那么有了孩子之后,我们的生活变成了3D的。没错,他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立体。不过,就在我们沉醉在这喜悦之中的时候,我在2017年总结时发现,我可支配的时间大幅度的减少了。从读书的时间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2017我书籍的阅读量竟然还没有以前的一半,这样的总结让我大为吃惊,如果没有这样的总结,我竟然还没有发现差距会有这么大。
对于孩子的陪伴时间,我一直的观点都是要有所投入,特别是对于男孩的培养,父亲的责任是不容忽略的。所以,对于时间的安排,在2018年一直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如果说我不能减少与儿子的陪伴时间,那也就意味着我要改变我以前安排时间的方式。那么,我要怎么改变呢?这个问题就成了关键。
改变从“早起”开始
那段时间,我一直苦思于这个问题,却始终没有答案。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想到太可行的方法,但是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惰性,在我的内心里,要改变是一件痛苦的事。
我记得那是4月末的一天,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个课程叫《张萌:人生效率手册》(或许老天看我实在是太笨了,想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想出来对策,所以给了我一个提示。PS:我不是推荐这个课,如果你有兴趣可以上网或者喜马拉雅平台搜索)。而我只是随手点开了那个课听一听,没想到这一听,就改变了我这一年的轨迹。
课程在最一开始就回答了我心里一直以来的问题:我应该如何改变才能获得更多的时间?没想到答案就是那么的简单“早起”
从那之后,我开始逐渐的锻炼早起。在这之前,我虽然也偶尔会起的相对早一些,然后进行跑步,但是基本上处在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阶段,一直没有形成规律。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基本上天天早上4点半左右起床(进入到冬季调整到了5点10分钟左右),然后开始学习《张萌:人生效率手册》,这个课程一共有50讲,我会视课程的长短每天早上学习1至2节课,就这样,大概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我把她的这个课程学习完毕。并大概在5月底的时候,整理出了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现在我也会偶尔的打开这张导图温习一下。
我终于有时间了
坚持早起之后,我终于感觉到自己有时间做一些事情了。就这样从6月份开始,我先后在网络上开始学习课程,主要是针对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及一些学习的方法。
因为通过这次的课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网络课程,虽然需要花一定的费用,但是他却可以帮你节省一定的时间,所以从另一方面你也是用钱来获取更多的时间。这种情况在对于一些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体现的犹为突出。
一般来说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分为两种情况:自我扩展、工作需要。大部分的情况下我们都是工作需要,但是这种方式却稍显被动,也许有人会说,如果在工作中不需要,你学了也没有什么用,不应用的话你一段时间之后,也会忘记。但是我想说的是:这只是你不想学的借口。
我记得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写到:“当你不想跑步的时候,你可以想到千万个理由。但是如果你想跑,那么只需要一个理由”(PS:这句话好像可以用到任何一个领域)
健身计划被迫夭折
就在我沉醉在早起+学习+健身的欢喜之中的时候,5月份的一次跑步之后,这一切都被打破了。在一次跑过6公里之后,我依然像往常一样,洗漱、吃饭、上班。但是当天在工作中我就明显的感觉到右侧的膝盖有痛疼感觉。并且这种感觉迅速的变得严重起来,逐渐的发展成走路也会有痛疼感,我马上意识到,情况不好。
于是,我马上通过网络平台在线咨询了专科医生,进一步的了解情况,医生听了我的描述之后,建议我:停止跑步,建议慢走。并且减少活动以及上楼梯的次数,如果2周至1个月之内依然没有好转,需要到医院做核磁,再进一步的讨论治疗方案。听了这些话之后,让我感觉到心惊肉跳的,没办法我只能暂时休息。
还好,大概一周之后我就感觉明显的好转了,起码走步的时候没有以前那么痛了。2周之后,已经没有明显的疼痛感了。于是,我又再一次的跑步了,但是没想到跑步之后,又出现了同样的症状。用老婆的话来说,就是“嘚瑟”
这下我真的郁闷了,难道以后就告别跑步了?但是无奈之下,我也只能休息。就在无奈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在咨询时,医生提到过,如果还想锻炼,可以通过慢走或者游泳的运动方式。
为了继续可以健身,我在6月底的时候办了一张游泳卡,从此开始了我的游泳之路。
我只是去了趟游泳馆
从交了年费后坚持不到2个月的会员占总数的95%。
坚持下来的那5%的人中,很多又只会一个月或两个月去一次,所以也没多少健身效果。
而真正能常年坚持的人不到总数的2‰。
以上这个数据是某健身房做的统计,虽然不能说明全部健身房的情况,但是如果你结合身边人的情况,那么就可以看出,这个数据的统计与实际出入不大。
我很多身边的人也问我,你是怎么坚持的,一直都去健身,特别是在东北的冬天里(虽然不是冬泳)。
这个问题在长久以来我一直没有认真的思考过,直到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微习惯》。这本书的观点,似乎给了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其实,我在天气不好或者到达一个阶段后也会有懒惰感,无论是在健身、早起、学习、阅读上都会有这种感觉。但是当我有这种感觉的时候,我就会对自己说:“我不是想健身,我就是去一下游泳馆。”等到了之后,就会告诉自己:来都来了,那就把衣服换了。等换好了衣服就告诉自己,反正衣服都换了,就下去游两圈吧。就这样,我就下水了。。。
这种方式虽然有点“自欺欺人”,但是我没想到和《微习惯》这本书提到的方法,如出一辙。
时间记录器
随着身边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去游泳馆健身后,都会惯性的问一下价格。我自己也有了一个想法,”我平均每次游泳的成本到底有多少?”
于是,我开始了找APP之旅,对于我的这个需求,我前后在网上找了十多款App。但是都有这样或那样不满意的地方,甚至我都有了自己开发一个微信小程序的想法(PS:其实小程序的框架都已经搭建好了。。。)。直到8月初的时候,我发现了一款aTimeLogger,这款APP是国外公司开发的,有一位国内的使用者感觉很好,做了相应的汉化,并且在国内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搭起了国内使用者与国外开发人员的桥梁。
这款软件其实很简单,就是当你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你点一下相应项目的开始,结束之后,再一点结束。用这样一个简单的操作,记录下了你一天的时间安排。
看似普通的操作,却可以反映出一天时间的利用情况。特别是一段时间的(比如:一周或一个月)回顾,我每回都会感觉到很惊讶。“原来我的时间是这样使用的”
于是,我养成了大概一周或者两周就会对这段时间进行回顾。以便找到相应的改进方案,不断的让损益时间减少,中性时间可以再利用,提高增益时间的效率。
在最初我只是想做次数统计,没想到却将自己的时间完全的记录了下来,提到这个,也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吧。
不甘只是阅读
读书算是我这几年一直有的习惯,而且每阅读完一本书之后,我也会将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发到我自己的公众号中,但是一直以来我感觉读完一本书再写,一是读完一本书的时间太长(平均我需要大概2 - 3周的时间),最主要的原因是读完之后再写,我发现很多时候前面的内容我已经忘记了,都不知道写些什么,这让我在写读书笔记的时候甚是尴尬。
比尔.盖茨的读书方法
这个改变来源于一次看到比尔.盖茨的读书方法,他在阅读的同时手中会拿着一管笔,随时记下书摘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批注。
这一点立刻给了我醍醐灌顶的感觉,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出在了哪里,那就是我平时阅读的时候也会划一划书摘,但是基本上不做批注,所以在阅读完之后,就算回头看书摘时,也会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加快输出的频率
虽然,这样可以让我在写读书笔记的时候改善了不少,但是我依然不满足于这样的输出频率。
在12月份的时候,我无意间发现了“简书”,虽然这个平台我很早以前就知道,但是一直不太清楚,这个平台的作用。
加入“简书”后,我就在上面进行读书笔记的书写,并且也会将阅读中的一些感受与想法写下来,并在不久前加入了简书的“日更计划”。算是今年对我来说,最大的一项挑战。
环境的选择
我曾有幸与一位985 211毕业的高材生聊过学习的话题,她给我的提示是“环境很重要”。
在当今这个互联网这么发达的年代,要想创造一个环境,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我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使用了一款APP“习惯打卡”,在这里面可以为自已定制一个或多个目标,并为每一个目标设置一定金额的资金。如果成功的完成就会将金额完全退还回来,但如果一但没有完成,那么你的资金就会被围观的人平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逼着自己每日必须完成任务。转眼间已经在这个APP打卡了203天。当我回顾的时候,我都为这203天感到惊讶。
之后,我又加入了一个小打卡的圈子,在那个圈子里,对打卡的内容没有特定的限制,读书、健身、早起均可以算为打卡的内容,而在这个圈子里我最大的收获是,在那里认识了一些牛人,他们均有着自律、早起的好习惯,我向往着他们的成绩,我羡慕他们的成功,我也渴望着有他们一样的成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相信我可以。
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距离2018的结束只剩下不到30个小时,就像小品里说的“以前论天过,现在应该论秒了。”
2019年,我不知道我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我又会收获什么的幸福。正如我的一位朋友所说:“享受过程”。
今天,我努力了,不后悔,就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