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考官、工作人员,大家好!我是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乡下人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等这几个方面对本课做具体的阐述。
首先我来说说我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
《乡下人家》是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季节顺序,描写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宁静祥和、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美了乡村生活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重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热爱乡村、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针对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识字基础,也有了一定阅读理解能力,他们的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构、冠等10个生字,会写构、饰、蹲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由以上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是:体会作者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体会作者欣赏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的思想感情。
接着说说我的教法和学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因此,教学本文,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展示法和引导法等。现在我重点分析朗读感悟法和情境教学法。
使用朗读感悟法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品味重点词句中产生学习兴趣,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用情境教学法是通过生动形象的白板课件,拉近学生与文中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感知。
学法有:自主合作探究法、圈点批注法、讨论法等。我让学生开展小组学习,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圈出关键词句、作出批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然后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5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教学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小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往往对感兴趣的事物十分关注。因此,我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走在乡村的小路上》,让学生好好欣赏视频,然后创设问题: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陶醉在这乡村小路上了,是不是这图片、这歌曲还勾起了我们有些同学甜美的回忆呀?你想起了什么?你的家乡有什么独特的风景?(生谈)以此来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随后引出本课课题:
这乡村生活真有说不完的情趣,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作家优美的笔触一起走进乡下人家,一起领略这悠闲惬意的乡村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因此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相关工具书理清生字词,读准字音,对于难读的字,多拼读几遍,并与同桌交流对生字的认识和理解。
接着我利用白板课件的词库功能,从生字词的音形义方面加以巩固,并引导他们通过个人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等方式熟记生字词。
然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乡村生活画面,并思考文章围绕乡下人家一共描绘了几幅画面?
最后引导学生理清本文围绕乡下人家一共写了瓜棚攀架图、鲜花轮绽图、鸡鸭觅食图等六个画面。
本环节的教学重在帮助学生打牢生字词基础,积累重点词汇,锻炼学生归纳概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研读赏析,体会情感
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自能读书。”
因此,这个环节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读、悟、批注和抓住重点词句等方法,突破难点。
首先,我用多媒体出示问题:“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美美的读一读,想想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并简单说说自己的感受。
从课文最后一段:‘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中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接着,我让学生分4人一小组交流讨论,圈出关键词句,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在课文中做出适当批注。
然后,我让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归纳总结,再通过提问、鼓励等多种方式,引导她们情感朗读关键词句,体会作者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最后,我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进一步理解、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先小结课文,引导学生回顾全文,体会作者欣赏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的思想感情,接着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拓展,让学生说一说你眼中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这样既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五)作业安排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利用周末,走进田园农家,通过照相、画画、写日记等方式,加深对乡村生活的了解。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我主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联系课文内容进行板书,我的板书有:
乡下人家
风景美
人情浓 独特、迷人
板书主要起着提示、概括和总结的作用。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突出要点,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反思本节课,我注重阅读和表达的双向均衡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演示等多种课堂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耐心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