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第十六⑧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君子有三畏。君子是有三件敬畏之事。何为敬呢?重视、恭敬、尊敬。畏,是害怕。我们再去体会敬畏这两个字。非常的重视、尊敬,还有一些怕。因为害怕,所以就会很重视,很尊敬。
哪三件事情呢?
畏天命。首先是敬畏天命的。何为天命呢?天命首先给我们讲了一个道理,你做的事情如果是好的,有德行的,就会有好的结果。如果做的事情是不好的,有损德行的,就会带来一些灾祸,这就是天命。
有因就有果,因果这个事情在我们生活当中处处可见。比如说显而易见的,如果不懂得照顾自己的身体,这就是因,结果就会出现身体的不舒服。比如说我们不懂得讲话,讲的话没有经过慎重地思考,伤害了别人,就会给自己也带来祸端。别人就会对我们心中产生仇恨,产生抱怨。一旦有合适的时机,对方就会反击。这个时候我们得到的结果,其实是自己的语言所带来的。
比如说我们努力工作这是因,那所得到的结果可能是升职加薪;我们努力地做生意,帮助别人这是因,所得到的结果就是我们的生意变得更好。我们通常可以看到的都是这些知道的因果,比如说刚才所举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因果,比如说我们刚才讲的德。
天命实则就在讲德。一个人有德行,你就会有好的结果。如果没有德行,你就没有好的结果,会给自己引来很多的祸端,这就是天命。可是这个天命很多人是不知道的,是不了解天道运行的规则。顺着天道运行的规则结果就是吉;逆着天道运行的规律就是凶。所以我们学习圣贤文化,就是在了解天命,了解天道的规律,顺应着天道的规律去做事情,才不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君子有三畏,第一件事情畏的就是天命。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没有修身的小人是因为不知道有天命,不知道天命运行的规律和规则,所以就不懂得去敬畏。如果你不懂得敬畏天命,一个人的行为就没有准则。当我们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修身,知道是有天命的,自然就会重视它,害怕它,从而就不会做一些事情。敬畏的结果,会让我们懂得谨言慎行,有损德行的话不讲,有损德行的行为不做,如此就是敬畏天命。
畏大人,第二件事情敬畏大人。这里的大人指的是居上位之人。比如说我们的父母,我们的领导,古代的君王、诸侯,包括我们现在说的智者、长者、有德行的人,都叫做大人。敬畏大人,大人所讲的话我们要去尊敬,我们要去重视,我们要有所畏惧,就是害怕。为什么要害怕呢?害怕自己做错事情,害怕没有听从对方的话,而导致自己的行为有所偏差。
我们先举例子,比如说,有的时候我们不太愿意听父母所讲的话,认为父母讲的是没有道理的。即使父母讲的话没有道理,我们也要尊敬和重视,因为父母所讲的话,心是对我们好的,他是希望我们更好,所以给了一些建议,给了一些指导。固然有年代的差别,有人和人思维的不同,但是这份心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值得我们敬畏的。
我们在反过来讲也是一样的,不是父母的话都没有道理,有一些事情父母是过来人,他是有生活经历的,所以讲的可能是经验之谈。而有一些经验是值得我们去重视,值得我们去敬畏和害怕的。除了父母之外还有很多大人,比如说有德行的人讲话,我们要去学习的,我们要去重视和害怕的。重视以后自然就会害怕。
比如说有德行的人讲话,他自然是合于德的。我们要重视他讲的合于德的那些话,那些道理,以及那些行为,我们自然就会害怕,害怕自己做错事情。还有那些长者之言,那些有智慧的人,我们要去听从对方所讲的话,我们要去尊敬和重视,以防止自己的行为有所偏差。
比如说我们在工作当中会有领导同样是处上位的人,领导说的话我们要去恭敬和重视,如果我们不去重视领导说的话,我们在一个团队当中是无法让自己发挥更大的力量。
狎大人。狎,就是不敬畏、轻视。而小人则相反,轻视这些大人所讲的话,轻视父母讲的话,轻视领导,轻视长者,轻视有德行的人,轻视智者讲的话。
畏圣人之言。第三件事情,敬畏圣人之言。因为圣人讲的道理,他是合于天道的规律的。他是历经了数千年的变化经久不衰的道理。比如说我们学习的《论语》孔夫子所讲的话,至今两千五百多年依然在盛行。为何会盛行这么久呢?就是因为他讲的话是合于道的,经过后世的人不断地去研习,依然那个道理是正确的,是亘古不变的。所以要懂得敬畏圣人之言,以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
侮圣人之言。而小人则相反,是轻侮的,甚至是侮谩圣人所讲的话。比如说很多人就会讲,圣人讲的话有什么了不起的。都两千多年了,他讲的话还有什么道理呢?我们为什么要去学习呢?无知者无畏。因为无知,没有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文化,就没有畏惧、敬畏之心。所以一个人要通过不停地学习,要让自己增长见闻,要让自己增长知识,这个时候我们才懂得敬畏天命,敬畏大人,敬畏圣人之言,而敬畏的结果我们会变得谨言慎行。
一个人懂得敬畏天命,就不会做有损德行的事情,因为必然会带来灾祸。一个人懂得敬畏大人之言,敬畏处上位的人,我们的行为就会有准则,就会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如果我们懂得敬畏圣人之言,我们就可以更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让自己增长智慧,可以让自己增长德行。
这里孔夫子讲了,君子有三畏,君子敬畏天命,敬畏大人,敬畏圣人之言,那除了这三种敬畏呢?生活当中还有更多需要我们敬畏的事情。孔夫子只是举了三个最重要的。
我们在生活当中还要敬畏每一个人,还要敬畏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我们懂得敬畏身边的人,人际关系就会变好;我们懂得敬畏物品,我们的物品就会保存的很好。比如说我们面前的杯子,我们每天用它喝水,我们就要懂得敬畏它,就会轻拿轻放。我们当下所做的某一件事情,比如说我做生意也好,我在公司工作也好,我们做老师也好,包括在家带孩子做家务都一样,我们要敬畏自己当下所做的事情,我们要全心全意地去对待那件事情。
这个时候有人可能就会问了,我们为什么要敬畏事情,为什么要敬畏物品呢?看似是在敬畏物品,敬畏某一件事情,实则是在修自己一颗敬畏之心。当我们有一颗敬畏之心,敬天命,敬大人,敬圣人之言,敬畏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物品,这个时候滋养的是我们那颗敬畏之心。
人有了这颗敬畏之心,才可能去做好事情,才可能让自己变得更圆满。所以敬畏修的是自己那颗心,从而去敬畏万事万物。我们这里再上升一个层级来讲,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畏是重视、害怕、担心自己出了错误,所以很重视。而畏再上升就是为。
为天命,为大人,为圣人之言。什么叫做为天命呢?修为自己,让自己合于天命。并且去传播天命的规律和道理,让更多的人可以遵守天命,更多的人可以敬畏天命。
为大人,自己也要做处上位的人,做一个智者,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可以去讲更多有益于他人的话,可以讲更多帮助别人行为和思维的语言,这叫为大人。就是我们要去做那样的人,做那样的事情。
为圣人之言,我们不光自己要去敬畏圣人所讲的话,学习圣人所讲的智慧和道理。我们还要为圣人之言,就是去传播圣人所讲的道理,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学习懂得敬畏万事万物,懂得天地之间所存在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