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习作课时,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
刚开始教小学的时候,我特别注重的是学生内容的新颖和创新。我不喜欢千篇一律的文章,不 喜欢相同的表达方式。因此,我带着孩子们大量的读绘本,希望他们在绘本的世界里,更有想象力,更有创造力。
但是当时我和婷婷互换班级上习作课,我们明显发现了两个班的差别。同样的习作内容,我们班内容丰富,各式各样,但是没有结构意识。婷婷所带的班级,文章结构把握得很好,但是内容雷同的很多。于是,我们交流了彼此的上课方式。原来和我恰恰相反的是,婷婷上课时非常注重写作的格式,也喜欢用范文。所以孩子们会有模范范文的习惯。
我们俩当时的想法是,要是我们两个班的特长综合起来就好了。一个重内容,一个重结构,这都是各有利弊的。但是实际情况是内容和结构,两者都非常的重要。我很感谢婷婷,因为从她身上,我开始意识到我作文教学缺了结构意识。后来的教学中,我就开始注重行文的结构了。这是一个新的改变。
之后尝试“说写作文”,“说写提纲”相当给了孩子们一个支架,让孩子能够顺着支架往上爬,比较能够轻松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但是“说写提纲”的设置还是很有技巧的。首先,不能提简单回答是不是的问题,其次,所提问题的范围不能太过限制;最后,还要能够激发写作欲望。
现在是在使用“一起读写”的教学方式,“一起读写”的习作教学注重当堂写,当堂评价,当堂修改。有范文的展示如何写,如何改,范文的示范效果还是非常好的。但是选择范文也是需要智慧的,当然以老师的下水文优先。因为只有老师真正写了,才能发现学生的写作难点在哪里?才能更好地带着孩子们突破难关。
可是我有一个困惑。就是两个课时的设置,第一课时是写重点片段,然后当堂修改。第二课时是写完作文之后,用范文展示修改的过程,让学生当堂改,当堂展示。可是,我觉得我还需要一个课时,就是第一课时指导写作之后,需要完整40分钟的当堂写作。因为要训练他们的限时作文的能力。所以,习作教学我就需要花费三个课时来完成。虽然花费时间比较多,但是这是非常值得的。因为你的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会见成效。
上个学期,我们的期末测试只有60分钟,习作时间最多30分钟,所有他们的习作训练一定是要时间意识的。之前,我们班总有孩子在40分钟之内写不完作文,总说还剩一个结尾,但是经过家长反映,孩子回去还是会花很多时间来继续完成习作。因此虽然每次给了完整一节课当堂训练,还是没有达到限时习作的效果。孩子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为此,我决定不再给他们机会把作文拿回去完成,必须当堂限时完成习作。
今天第一单元的习作,就开始这么要求。孩子们几乎也都能完成了本单元的习作,我想这是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