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详细展示)
其实,学习以来一直存在一个现象,这种现象,特别是在学习理科题目时尤为明显,就是当你思考一道难题或者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时候,你往往不能一下子去明白它,或者往往会卡在某一个点百思不得其解,然后就再也进行不了下一步,这个是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而且相信不仅仅是我大学学习生活中,包括我中学学习生活中,也往往会遇到这种学习问题,这种学习问题,每当我们遇见时,该如何办呢?
(2)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少理论支撑)
其实以前也有类似的体会,但是并没有那么清晰的认知到,只是模糊的感受,针对这一问题,我所形成的一个原则,在课上老师问我们当同时面对一个简单问题和难的问题时,你们会怎么处理,你们是先会处理难的问题还是先会处理简单的问题,其实我心里是有答案的,当然是处理难的问题,但是具体理由呢,我又是讲不出来的,然后老师解释道如果你先做简单的问题,那你难的问题永远会拖着不做,这样渐渐的就会形成一种隐性的拖延症,是你自己意识不到的,反之呢,如果你先做难的问题,再做简单的问题,并不一定要求你难的问题一下子能解出来,或者一下子能学懂,学透,学会。但是当你放下难的问题,再继续做简单的问题的时候,你的大脑往往是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的,然后在你把简单的问题做完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你难的问题中当时卡住的那个点突然就开窍了,突然就明白了,其实以前中学的时候也有相应的体会,具体表现在,当头一天晚上,冥思苦想了好久的问题都想不通时,往往换换别的学科的作业做,然后睡一觉,等到第二天你翻开书本时,一下子就全部明朗了。
(2)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少理论支撑)
针对上述学习的原则,我先将其归纳总结为遇到难的问题时,可以暂时性的先放一放,去换换简单的问题或者暂时性的休息,等过一段时间后再去想想,而不是遇到难的问题,就被吓住了,然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情绪,再也不进行下一步的思考和对问题的分析,难的问题永远还放在这,永远没有解决。
具体实践如下
针对物理近期学习的第五章,第六章电学电容部分的知识,我有些烦恼,因为这块很难,而且很抽象,再加上我微积分学的又不是那么透彻,所以我运用了该学习方法
具体什么时候开始的,应该是从4月15号左右,然后地点应该是某个教学楼的某间教室,因为写报告的时间,和当时付诸实践的时间相差的有点长,所以具体教室名字我不记得了,但是我确实是一直这么去做的,当时我着手开始复习第五章,第六章内容时,当我拿到习题册上的题,我发现有些题是很难去着手的,哪怕是老师上课讲了一遍,也是很难去明白的,更甚至,你连问题都问不出来,于是我进行了翻书,想在书上学习,但是很遗憾的是,当我翻书时,我屡屡碰壁,经常卡在某一步,具体是某个知识点,我就不展开说了,但是我卡的地方不止一个知识点,不止一个式子,往往看一页就会被卡好多次,当时我不仅仅是焦虑,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无奈,好在,我当时明白了,上述的这个原则并加以应用,等我平复心境后,我并没有那么去着急的去死磕这一个知识点,或者是书上的某个式子,或者是某一道例题,取而代之的是我可能换换学科去做,比如看看英语单词,做做听力,或者趴在桌上躺一会儿,然后再不断地对把我困住的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深究,往往会发现,当你做完别的事,这个知识点你好像突然想明白了,渐渐地,我对,第五章,第六章的内容和例题,我渐渐地能问出问题来了,产生了一些经过我自己的思考之后,对知识点的疑惑,然后又通过微信跟老师交流沟通,当然,在此间我又遇到了很很多很多卡住的点,然后再往后这一周大概是从4月15号到今天,通过反反复复的调整和应用原则,我渐渐的把第五章第六章的知识点吃透,然后应用也渐渐的得心应手,面对中档题,有些也能自己解出来了,而不是一味的搜题,如果说应用该原则一定要有个具体的时间和地点,那我可能想不出来,因为我觉得我在这一周内学习的地点不止一个,可能是某节课下课的教室,也可能是下课回去上山的路上走,在走廊上,突然意识到我之前卡住了某个点,然后坐在走廊上打开笔记,一下子就想通了。
(4)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如果原则无效,我该做出怎样修订?(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此原则得出的结论对于学习,当然是行之有效,至于后期的应用,在第11周星期五我们会进行数学的一个期中考试,从今天开始一直到考试前,我都会用此方法,然后翻书,在针对卡住的点应用此原则不断的进行突破和提升,至于检验原则的具体的时间和地点,首先我觉得此原则应用的时间应该是随时随地,因为脑海中需要随时随地的去潜在的去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学习的地点我觉得应该也是随时随地,可能你突然灵光一闪,然后就拿出笔记来看,可能不应该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教室,但如果说时间,我决定是从今天开始,一直到数学期中考试前,应用该原则对我数学的复习和备考进行一定的帮助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课程作业,作业类型是“原则形成报告”,指导教师为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