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细雨窗外,名师微风拂面来。梁欢老师的讲座在“整合”之中见三“独”——新课标的解读中有独到的见解,单元体系的建构下蕴藏着独特的见识,丰富的课例是独创的设计与实践。理论结合实际,也促使我对新课标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
整合课标,源头活水自然来。
对于新课标我们有很多解读,而今天梁欢老师将教育目标做了一个小整合,其核心就是“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对人才的素养需求。我们的日常教学就是要以核心素养为中心,进行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整合。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核心素养是隐藏在各大学习任务群中的,这其实也在启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时,要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与语文实践的融通。在整合中,语言运用是基础,整体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整合单元,目标任务贯始终。
如何进行单元教学的整合?梁老师给我们很多的指导,比如关注教学重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统整性,情境任务的贯穿性,教学程序的逆向性,学习成果的可视化。
这启示我们,在进行单元整合时需要预先设计出单元整合的学习任务单。任务单中的目标从课程目标到模块目标到单元目标到课时目标到全能力点都要系统规划好,在接下来的单篇教学和整合教学中一一落实。单篇教学是各个突破,要有取舍;整合课也是层层推进,有逻辑性,有关键性,很多时候,上一节课的成果是下一节课的前置作业。
同时,在单元整合教学时要有项目化学习的理念,提前让学生明确预期成果与评价量表,如此逆向设计,评价先行,有利于更精准地实施教学,更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评价量表的制作也要有整合意识,将准备过程、展示过程、成果作品等作为一个整体,多元评价。
整合课例,教学智慧慢慢显。
梁老师详析一个个的鲜活的教学竞赛课例,展现出了古诗教学整合的魅力。李白的“壮”,苏轼的“冷”,杜甫的“热”,每一个诗人都是一个小整合。由一首诗到一个人再到一种活法,其背后是文本意识、创作意识与读者意识的融合。不禁想起王君老师所说的青春语文要打通教法与活法。每一个诗人都会勾连其一生,用年谱的思维导图呈现出来,也是一种整合。不同的诗篇,有时候可以用同一个类似的情境,其实这种教学智慧,也是建立在对同一学习任务群的整合之上。
融通是一种智慧。在教学中我们整合文篇与人生,融合主题与任务,我们也应该以课例设计为载体,实践新课标理念,最后反思总结、提炼经验。就像王君老师所说的我们要“多生几个课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