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分为两种:外部模式和内部模式。
外部模式是指外部环境对自身构成的影响,包括吃穿用行。对外部模式的关注与提升的需求,来自本能的生存需求。根据进化历史来看,外部环境一直在不断迭代。
回到自身来看,对外部环境的需求,是怎样影响到我们的呢?一种需求是正常的需求,根据自身的生活习惯、收入等,来维持外部环境带来的平衡感。另外一种需求,是超过了自身能力的,寻求的是一种虚幻感。
比如在结婚的时候不是思考结婚以后是不是更幸福,而是跟这个人结婚会不会使自己更有面子;购买能力范围之外的奢侈品是为了让别人羡慕,而不是自己真的需要;看书不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素养,而是可以发朋友圈打造自己文艺的形象。
一个人在内部模式能量充足的情况下,是不会想要通过外部模式来弥补的。对外部模式的过份需求,恰好说明了内部模式力量的缺失。
内部模式是对价值的认知和探索,需要在觉察的视角进行分析判断,并升级迭代。
比如一件事不想做一直拖延,这是内部模式传递出来的外部感知,通过内部模式对事情进行分析思考,看清自己受到外部刺激时的反应和情绪,来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
当企图通过外部环境的优化来弥补内部模式的不足时,往往会陷入到误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写作技能变得越来越重要,除了一些写作课程之外,能够见到一些每天写作一千字打卡群,早起群,来显示对自己的高要求和自我提升。可是却不明白这其中的内部模式原理是什么?内部机制的运作和传递是怎样的,就开始报团取暖行动起来。
当我们羡慕别人的某个优点时,会渴望通过外部的行为模仿来获取,而不是内部模式的优化。在学校时会模仿学霸的错题集;看到别人英语好报同款课程;看到别人工作好想要走相同的路径……这些都是外部模式的模仿,即使复制了别人的行为,却复制不了别人的内部动机,最终形成完全不同的结果。
当你能觉察到自己的内部模式时,会发现自己在面对不同的事情时,竟然有些惊人的相似性。就我自己来说,当别人的言语刺激到我时,我不管别人是无意还是其他情况,我就会本能的感到愤怒,并开始脑补情节,更严重一点,我就开始释放攻击性。但在别人看来,根本就是很平常的交流,不足以到愤怒的程度。
这是我的自我内部模式的一种,觉察到了之后,就可以持续进行训练优化。思考自己愤怒的缘由,再进行情绪得调整,来优化自己的内部模式。
我对自身内部模式的认知,还需要一直持续优化。而内部模式的优化,是会影响到外部环境和行为的,也就是价值认知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