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敦煌日历是朋友送给我的生日礼物。说实话当时的确惊艳到我!不说外包装的高端大气,它更像是置于书桌上的纸上美术馆,一座可以近距离欣赏的美术馆,这是何等的幸福!这本日历整体是按照壁画的年代来编排的,春夏秋冬四季流转,能看到自北朝到元代人们在壁画色彩、服饰、民俗等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变迁。
每天翻一页日历,学习一个知识点,366天阅尽敦煌。这是当初拿到手时的豪言。
今天是四月二号,日历却停留在一月五号。时光不会因任何人、任何事而停留,只会兀自流转。想不到自己也是三分钟热度的“践行者”,我万分恼火。
“别自责了!”
阿姨在一旁劝我,这不是什么超出原则的大事,你呀!凡事就是爱较真。有什么比得上立马行动呢?来吧!你讲给我听,我也想了解了解敦煌历史…
得!阿姨情商高,这台阶下得好,我接!
隋
莫高窟第380窟 四月一号
传说佛陀成道后,为教化众生而旅行世间。一次佛陀来到弟子迦叶所居之地,借宿石室。当晚修行时,一条毒龙吐出火毒前来袭击,佛陀则以佛光对抗,石室中火光大作。外面的迦叶等人试图救火,但火光始终无法扑灭。等到火光自然熄灭后,众人才发现,毒龙已被佛陀降伏人钵。
初唐
莫高窟第390窟 四月二号
此幅壁画中的主尊为倚坐菩萨,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内着僧祇支,长裙垂至脚踝,跣足置于莲台上。左右胁侍的两位菩萨衣着与主尊相仿。
在莫高窟,以菩萨为主尊的说法图比以佛为主尊的说法图数量要少许多,因此这幅壁画尤为引人注意。
初唐
莫高窟第57窟 四月三号
观音菩萨慈目低垂,朱唇微启,头戴化佛宝冠,身披由珠宝、金玉雕琢镶嵌、串联而成的璎珞。敦煌壁画和彩塑中的菩萨皆饰璎珞,北朝时期的样式简约,多为金玉环带,其上稍饰珠贝;到唐代,则常常精雕细琢,珠连玉串,镶嵌宝石,网结连缀, 长曳至腰,环垂腹前,极显菩萨的高贵华丽之态。
盛唐
莫高窟第148窟 四月四号
图中表现的是释迦牟尼涅槃后,力士运送灵柩出殡的场景。装盛灵柩的辇车,底部为须弥座式,由四根木杆支撑起盖顶,并装饰垂幔、花串等,顶部还立着一只金鸡。这应当是根据唐代贵族出殡场面绘制的,是研究古代丧葬习俗的重要图像资料。
初唐
莫高窟第322窟 四月五号
供养菩萨坐在池中莲花上,头微微低垂,左手拈莲花一朵,正向画面中央的佛举起,献花供养。他双肩微收,两腿一曲一盘,坐态轻松自然。
画家以这个小局部为视角,揭开了佛国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这里并不总是严肃庄重,似乎也有其闲适自在、优雅从容的一面。
盛唐
莫高窟第103窟 四月六号
唐代中原流行“吴派画风”,讲究骨法用笔,施色浅淡。这种画风不仅在长安盛极一时,也传播到敦煌地区。这幅文殊菩萨像就是吴派画风的代表。整幅画重点在于线的利用,仅对菩萨衣饰简单赋色,人物五官轮廓以及衣纹折叠走向,都以富有韵律的线条来描绘。
已是深夜,阿姨打起了轻鼾,且听我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