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大草原,一只小斑马出生,几分钟后就可以自己跌跌撞撞地慢慢站起来,在两小时内学会奔跑。强大的人类出生时却是如此的脆弱,需要整整一年的时间,才能在别人的时刻关注和帮助下慢慢行走。刚出生的婴儿,若没有得到照顾,根本无法存活。所以我们与生俱来必须依靠亲密关系才能存活下去。孩子的身心发展,离不开父母和家庭。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专职工作,任何人都无法替代。
今天介绍的《从出生到独立》这本书,分别从个体发展周期和家庭发展周期的两条主线展开论述。孩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挑战,只有顺利度过才能顺利来到下个阶段,生命的发展才得以正常继续。家庭的发展也同样有着生命的周期。
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
从孕2月一直到出生后的最初两年,人的大脑都一直在生长,大脑的神经元通过突触和树突,彼此连接成神经网络,这个连接的过程是由外界的刺激所激发和维持的,个体主动的感觉和行为是基础,而对儿童感觉和动作的重复训练,会巩固神经元的连接。大脑形成感觉的整合功能,形成口欲期的基本需求。一岁儿童大脑的重量是成熟脑重量的50%,3岁达到80%,人出生的最初两年,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对整体人生都有决定意义。
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在母亲的母体内,母婴之间的互动在孕期就已经形成开始,在人生之初的三年,一个温柔的母亲高质量的陪伴是多么重要!
孩子虽是个体,但不是个人。没有一个人能独立存在。孩子是环境的产物,除了有一个温柔的母亲陪伴,稳定的家庭结构,和谐的夫妻关系都至关重要。即使孩子还未出生,都需要夫妻用爱不断灌溉,包括尊重彼此的个性和差异、调整认知、用合作的方式解决冲突。
家庭的角色的定位,先做好夫妻,再做好父母。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呵护配偶的心理健康,才能成功养育孩子。我们要正常生活,就需要在愉快持久充满爱心的关系中互动。
我们常说孩子胆小,总感觉没有安全感,怕黑怕陌生环境,也有许多的成年人,在社会中无所适从,遇到困难就想抽身逃离,摆不开非白即黑的思维模式,这些情况往往都是在儿童期未建立起安全感。
父母相爱,孩子就会感到安全和自由,就会放心自由的成长。
有安全感的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有强烈的学习动力,敢于挑战新事物,相信自己爱的人,人际关系融洽,能控制情绪善待他人,相信好事总会发生,能享受到更多的幸福感。。。而长期缺乏安全感的儿童,容易出现情绪行为社交及学习问题。
安全感也会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孩子在生长发育中,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需求,既有自己的特色也有普遍性。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点,阶段性的呵护孩子的心灵成长。
家庭在有人加入或离开的时候,往往容易发生巨大的变化。
大人觉得孩子对父母、对家庭、对周遭是无知无觉的,其实孩子始终有知觉的。他们的成长就是从生活的周遭中获得自己的感受和经验。
尊重家庭的每一位成员,若无法继续共同生活,不要隐瞒,要清晰地告诉孩子,不要将伤害归因于某一个家人的错误,这样就将成年人的矛盾传递给了孩子,要健康分离,只有爱过,谢过,才能告别。夫妻接纳,孩子才能接纳,并让孩子明白离婚不是谁的错,父母依然永远爱着你。理解孩子面对伤害时的情绪,接纳孩子暂时处理情绪的方式。
读懂孩子,相信孩子,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想法,相信爱的力量,相信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力量。
现在,我们百般呵护的孩子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初中生都抑郁,青春期叛逆跳楼,毕业后啃老不工作,归根还是在家长,是我们在孩子成长期做了不对的事,或是未及时做对的事,孩子的养育太重要了,它关乎孩子的一生幸福,关乎一个家庭的荣衰,也关乎一个民族的兴旺。
今年大家已经感受到了,政府在这方面的决心 ,加大各种措施为孩子们学业减负,希望孩子们的身心与年龄一起长大,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学习能力也不会差到哪里,一个身心健康的蓝领与一个象牙塔内抑郁的学者,我们会选哪一个呢?国家的发展,无论高层还是低层,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身心健康的人。
要如何去养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或者孩子出现了问题,家长要如何做才能做到正向引导呢?《从出生到独立》这本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书可以成为我们工具书或指南,因为它的内容覆盖太全面了,从孩子成长的每一阶段,也从家庭发展的每一阶段,详尽讲述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案例剖析孩子的心理,挖掘其背后的养育原理,包括婴幼儿期、学龄前儿童期、学龄儿童期、青春期、离家独立期、还有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障碍,特殊家庭关系中孩子的养育问题共七大部分。这本书的作者一共六位,每位作者都是心理学和家庭教育中的一线专家,有着深厚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将自己最擅长的知识模块写进这本书,可以想象这本书的份量。
孩童成长之时,父母成长之际。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营养,是陪伴孩子独立走过漫长一生精神力量。带上这本书,希望为人父母笃定不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