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决定性瞬间”
普通工人家庭小孩,父母虽也有那个年代所专属的学历,但毕竟那是一个班只有1、2人才能考上大学的年代,没有上过大学,工作又是老底子的国营企业,格局见识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从小要强,做班干部,参加比赛,证明自己,但无奈智商有限,和学霸无缘。
大学前后,我接触过或听过体制内工作人员的一些“道听途说”,从那个时候我有限的认知和国营企业、私营工厂等员工收入、生活捉襟见肘的整体环境中,觉得体制内工作当真是不同的世界,而普通人似乎根本进不去,因为听到的都是谁家的父母亲戚在哪个局里工作,谁也进了相关的单位。
虽然顶着分院学生会副主席、四年班长的头衔,又是学生党员,还有一大堆荣誉和奖学金在身,但是国考、省考连笔试成绩都在几十名开外了,当然,一方面是我们这样的专业能报考的岗位寥寥无几,能报时报考人数爆棚;另一方面的确技不如人,没有遗憾。大学毕业后,专业对口,进了外贸代理企业,虽然领导对我比较照顾,也的确手把手教,同事相处和睦,有一位至今依旧是好友。但是企业毕竟还是要以效益为导向,单纯做些内勤操作,年收入3-4万,和以前大学同一圈层活动的同学朋友一对比,差距很明显,这还只是刚刚开始。
有时候人就是安于现状,因为除了收入不太满意,其他都觉得挺好,可能是那时候公司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人也比较少,从来没有“上班如上坟”的感觉,没有复杂的办公室政治,每天基本都是乐呵乐呵的。所以即使觉得收入少,但因为自己对做业务没有特别大兴趣,关键也认清自己不会做销售,所以就这样得过且过。
那个时候的我,有种潜在的“我不想要这样的收入,但又不知道要做什么”。可能因为多年真心为同学们服务的学生干部生涯,外加接收到的公务员、事业单位稳定,收入高于普通企业的信息,所以很想考公、考编。考公每年竞争非常激烈,而难得毕业那年能报考合适岗位的某街道事业单位招考,却在考前就被“知晓内幕”的同学告知,2个名额其中一个已经定下来了。听很多人说过,公务员考试是国家统一组织的,相对公平,事业单位考试猫腻很多,想了想父母并无这方面的人脉,加上自己考过一次名落孙山,也就看开了,不再执着,也不再特地关注考试讯息。虽然面临和当时的男友接近谈婚论嫁,需要买房,但微薄的收入加上刚刚起步的房价,有些力不从心。不论如何,我的第一份工作努力、踏实,2011年初被推荐至集团公司评为了“优秀员工”,还代表我自己所在的公司去做了外贸板块的发言。可能我学生时代经历过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等历练,那次发言让集团董事长格外留意了一眼,会后宴席每桌敬酒时,竟能叫得出我的名字。
2011年上半年,我一位高中同学、异性好友,和我聊天时告知他去报考我大学母校的辅导员,虽然只是编外人员,但我还是“怪”他,为何这个讯息不事先告诉我,毕竟专业不限对国贸生相当友好了,他很诧异,表示不知道原来我想考。我告诉他,可能还是擅长做类似国家单位或者学校里一些辅导员这样的工作,即使企业编制也没关系。他表示记下了,以后看到有合适我岗位的他会留意。
而2011年7月,谈了五六年的男友明确要回去家乡,而我要留在长大的城市,我们分手了。记录了这么多,似乎与主题不符,但,转折来了。
2011年8月24日下午,这位异性好友发给我一个链接,某个市局下属的事业单位招聘,某一岗位列出的几个并列专业中就有我的专业,我一看报名时间就在第二天,还需要自行填写报名表后打印出来,现场报名。所需资料中需要劳动合同或在职证明,打印了在职证明,便让财务部负责人敲了公章。回到家问父母借了户口本,妈妈一头雾水,我只是开玩笑说反正不是去领证的。可能个性使然吧,很多事情在没有成功或者确定前,不愿透露,更何况是这样的考编事宜,说出去可能就会被笑话、被打压,毕竟考近的可能性比较小。
第二天请假了2小时,去了该局报名,笔试就在那周的周末。前一天晚上,我还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考试场地太远了,只能打的前往,我根本就没复习,也无从复习下手,就怕自己又变成打酱油。
最后,还是去考试了,虽然那天还没吃早饭,对,我记得很清楚,因为我以为周边肯定有早餐店,结果那是刚新建的人资资源中心,周边一片荒芜。
笔试考我坐第二列第一排,考试号是117号,进门斜对面。监考老师按照惯例,找一位考生检查下试卷是否完好,刚好顺手就找了我,最后并让我作为考生代表签字。有时候科学真的难以描述,是否有第六感,在作为考生代表签字的那瞬间,火花电光间,一个念头在我脑海里“这次考试,你会考进!”,当时被这个念头吓到了,摇摇头,笑话自己怎么就有这样的念头了呢。
至今我还记得里面不少题目,选择、判断,尤其是那篇大作文,什么材料、要求是什么、我是怎么答题分析写下洋洋洒洒一篇文章的。
之后便不再去关注考试的事情,继续我的工作。
大概一个月后的某一天,我突然想起来,不知成绩是否出来,于是登录了相关网站查询。成绩的确刚刚出来,打开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准考证和成绩,我看到了我对应岗位上某个成绩为81分,为该岗位最高,再一看准考证,觉得那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