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呢,与我们的下一代的培养有关系,这本书的名字叫《家庭教育孩子的50个细节》,在和大家分享这本书之前呢,想先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呢,是我的小侄女。
今年暑假回老家看到她的时候,3岁半的小姑娘了,她很怕生,看见我就吓哭了,她说话都不利索,三个字三个字的往出蹦,害羞,在家里就抱着枕头和空调被一个人窝在沙发上或者蹲在墙角,最喜欢的动作就是把大拇指含在嘴里。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吃饭的时候,她调皮,我说她声音大了一点点,她就吓的尿了裤子……
当我了解到她这几年是怎么过来的时候,我终于明白我的小侄女为什么会这样子了。我的小侄女是个可怜的孩子,因为她的家庭环境很不好,爸爸是理发师,每天在店里忙活到她睡了才回家,她的妈妈是家里的独生女,连自己都照顾不来,更别说照顾她了。更严重的是,她妈妈贪玩,带着孩子出去玩不方便,就把她一个人关在家里……等等,你说,这样的环境孩子能健康成长吗?
我的小侄女她不爱说话,因为没有人和她说话,她胆子小,因为有很长一段时间她一个人被关在100多平米的房子里,她喜欢吮吸大拇指因为他曾经饿肚子了,喜欢抱着枕头蹲墙角,因为她没有安全感……这就是一个家庭环境对她的影响啊!
我老婆知道这些后心疼死我的小侄女了,她那狠心的妈妈和她爸爸在今年离婚了,能管她的就只剩下我堂弟了,我也说了我堂弟一顿,孩子已经这么可怜了,再不好好照看,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真的不敢想象了。
我和我老婆在老家待了几个月,在这几个月了,我们带着小侄女到处玩,在家里我老婆带着她跳《小苹果》,我堂弟送她上了幼儿园,晚上放学接她到理发店,有很多同事逗她玩,短短的几个月,小姑娘就变了个人似的,见人问好,看见我老婆就开心的跳《小苹果》,每天活奔乱跳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你吼她还冲你做鬼脸……,我老婆看着小侄女淘气的样子说:这才是这个年纪的小姑娘的样子啊!
我小侄女的这个故事,被我放在分享这本书之前来说,我想借这个故事表达的是:
第一:作为父母在忙也要抽时间照顾孩子,如果孩子都培养不好,纵使你有万贯家产又有什么用?
第二:小孩子就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她们学习的榜样,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如果你培养孩子的方式不得当,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因为父母的原因毁掉孩子,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计其数。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现在的很多父母不知道怎么培养孩子和怎么与孩子相处,时代变了,我们的父母培养我们的那一套已经不适用了,教育孩子也要与时俱进,我们今天分享的这本书《家庭教育孩子的50个细节》,从孩子培养的各个角度都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指导,希望大家听完分享后能有所收获。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可以说来自父母的教育细节,真的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更何况是生下来就不管啊。《三字经》中有一句“养不教,父之过”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作为没有教育孩子经验的年轻父母来说,可能连照顾自己都很吃力,又何谈去照顾孩子呢?
在我的身边,我见到过太多80、90后的爸爸妈妈们,被孩子的教育问题困扰,不知道怎么去教育和培养孩子。而我们今天为大家分享的这本书中,就为爸爸妈妈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带了和很多非常好的建议,如果你是爸爸妈妈,那你一定不要错过这本书!
创立世界上第一所现代幼儿园的德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它指出了家长、家庭在教育孩子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说了这么多,那么,家庭教育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到底起到了什么样子的作用呢?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家庭是人生熏陶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在幼年时期的家庭中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性格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健康发展的关键。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再如古代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有过1 350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都说明了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把孩子的成长比作一座大厦,那构成楼基的,恰恰是他们所做的每件小事和做事的细节,以及家长对待小事和细节的方式。下面的事例充分说明了细节的重要性。
有一篇报道,说一家企业招聘面试过程中,老板故意出去了一会儿,而这帮参加面试的年轻人,在老板的办公桌上乱翻乱看,结果就因为这个细节,这些面试者都落选了;还有一篇报道,说一家企业招聘面试,老板故意掉了一张废纸,其他求职者看了以后无动于衷,只有一个人前去捡起,结果他被录用了。这些故事我们可能听了不下十几遍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这些被录取的面试者他们的优秀品质是从哪里来的呢?我觉得这些优秀品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们的家庭教育,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
所以,家长应该在孩子小时候就注意培养他关注细节的素质,家庭教育的艺术就体现在敏锐地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细节上。善于抓住生活中的这些细节,抓住教育良机,因势利导给孩子正确的教育。孩子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甚至是一次低头,都可能是家庭教育中有待开掘的细节,也可能成为父母进行教育的细节。不要以为乱扔一次垃圾、乱翻一次别人的东西等是小节,算不了什么。实际上这些细节和小事也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演变成一种习惯或品行。
俗话说“三岁看八十”,儿时爱撒谎,长大了就有可能不讲诚信;儿时不懂得谦让,长大了就有可能不善于合作;儿时爱乱放东西、丢三落四,长大了就有可能缺少秩序感、条理性。
同时,父母应该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比如现在有不少家长的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智力开发、特长培养上,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对孩子的生活细节、道德细节等关注比较少,不知道从细节中寻找教育的良机。也有的家长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想当然地对孩子下达指令,稍有不从便视为不孝、造反。这些都是作为教育者的家长容易忽视的误区,应该引起注意。
如果教育过程中有更多的细节被注意、被发觉,那么家庭教育就一定会变得更成功!“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家庭教育孩子的50个细节》这本书呢,列举了50个家庭教育细节,为我们提供了家庭中非常直观、极具操作性的教育孩子参考方法,其中有37条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做的事情和13条在家庭教育中不应该做的事情,提醒家庭教育中最容易犯的错误,能使我们避开一些长期以来理所当然的误区。希望大家在听完我的分享后,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充满智慧而又卓有成效的教子方法,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在这里我首先要说的问题是: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子的环境?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妈妈林俊带着小女儿到美国友人家里做客,吃晚饭的时候美国友人家里的小孩子罗艾姆吃饱了,然后就在餐桌旁边开始活动了,这时候,他的妈妈立即蹲下来和孩子说:“罗艾姆,你是不是坐到离餐桌远一点的地方去画画呢,阿姨还在吃饭,我们不要打扰阿姨好吗?”结果那个孩子就非常听话的去一边玩了,等到吃晚饭,林俊带着自己的女儿离开时,美国朋友开车送她们,这时候两个孩子都争吵着要先上车,这时候美国妈妈有再一次蹲下来和自己的孩子说:“宝贝,姐姐是客人,应该她先上车,我们是有礼貌的孩子,并且谁先上车并没有那么重要对吗?”罗艾姆看着妈妈会意的点了点头,让小姐姐先上车,自己后面上车很乖的挨着小姐姐坐下来。
林俊和女儿到家了,美国朋友下车与他们道别,这时候罗艾姆下车时一不小心摔倒在地上了,眼泪在他的大眼睛里滚动,马上就要哭出来了,林俊赶紧把小罗艾姆扶起来,刚准备哄罗艾姆让她不要哭了,这时候她突然想到罗艾姆妈妈的方式,林俊蹲下来看着自己的孩子说:“罗艾姆,你已经不是小宝宝了是不是?你已经是个大男孩了,绊一下没关系的,对吗?”这时候罗艾姆一下子收住了眼泪,挥手和林俊母女道别。
后来,林俊禁不住同美国朋友谈起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她说:“与孩子说话当然要蹲下来呀!他们年龄小,还没有长高,只能大人蹲下来,才能平视着说话。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同我们说话的。我们认为,孩子也是独立的人,因为他们比我们矮一些,我们就应该蹲下来同他们说话。”
可是,在我们国内,却常常可以看到父母站在那里,大声呵斥孩子,“过来!别摸!”、“去!去!去!别烦我”,等等居高临下、命令式的语言语调。从说话态度来看,中国父母比美国父母威风得多,可在孩子心目中的父母,却并不可敬,使得双方的沟通效果反而很不好。
其实,是否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只是一种方式问题,重要的是在父母心中,是否把孩子真正当作和自己一样,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这才是问题的本质。这会影响到家长能否以正确态度对待与教育孩子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习惯了站在成人的立场、成人的思维方式为孩子分析问题,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去做,这会使他们怯于亲身去体验。如果我们坚持认为自己的知识渊博,总是滔滔不绝地向孩子灌输,不厌其烦地纠正孩子的错误,我们就限制了孩子自己去积累知识的机会。而且这种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态度,会极大地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自信。我们一定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我们用希望了解、希望倾听的态度与孩子们谈话,就是向孩子表示我们尊重他们的能力,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尽管父母对孩子所做的许多事情认为不尽如人意,但是,也不能因此显出不屑一顾的样子,更不应该挑剔指责过多。作为父母,你应这样和孩子沟通:“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是怎样理解的?”“让我弄清楚是不是理解你所说的。”如果我们肯丢掉成年人的认识框架,从孩子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世界,并给予引导,我们就会使他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学到知识。千万不要以父母的权威压抑孩子。
父母要做到平等地对待孩子,就要抛弃那种居高临下与孩子谈话的姿态,而要蹲下身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与孩子的目光平视。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在思想上和感情上平等交流,无论是蹒跚学步的孩子,还是已经上学的孩子,都有这种渴求。平等,不仅在大人之间,大人与孩子之间也需要平等。
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家庭环境,在建立了平等的家庭环境之后,我们才能在更好的平台上去培养我们的孩子。
另外,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哪些细节呢?我这里给大家分享几个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尽早的参与家务劳动,不要拿孩子和别的孩子作比较,要耐心的听孩子把话说完,不要用金钱去奖励孩子,不要再孩子面前吵架,善待孩子的朋友等等。
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要告诫大家: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本,我们很多父母都把持不住自己看到孩子日记本的时候想打开看看的好奇心,在我们身边因为偷看孩子日记最终酿成悲剧的也不是没有。
据报载,江西某市一位中学女生回到家,就遭到父亲怒不可遏的一顿训斥。原来,父亲偷看了一位男生写给女儿的信以及女儿的日记。女儿指出父亲的做法是“违法”的,父亲以一记耳光回答了女儿的“不敬”。第二天,女儿失踪了。四天后,父亲在离家50多里的河湾处找到了女儿的尸体。
这是一个本不该发生的悲剧,读来或许令人触目惊心,却是活生生的例子。身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引以为鉴,尊重孩子的隐私,理解孩子需要独立空间的心理需要。
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懂得个人隐私的保护和尊重他们的隐私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父母不但不能偷看偷听孩子的隐私,还要帮助他们学习更多保护隐私的方法,为他们日后的社会生存奠定基础。如果你真的爱你的孩子,请不要偷窥孩子的隐私,请送他一个带锁的日记本吧!
我发现,在我的身边大多数父母还是很尊重孩子,家庭环境也很平等,有什么问题都会和孩子沟通,这是我们年轻一代父母的进步之处,但是,最让他们头疼的问题是:怎么面对孩子的坏习惯,比如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应该怎么处理?说重了怕伤到孩子,说轻了有怕没效果,这才是摆在年轻父母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位哲人曾说,犯错是人的惯常行为之一,错误本身并没有可怕之处,最让人担忧的是,当错误已成事实的时候,我们却选择了逃避,而没能从中学到生活的经验。当孩子犯了错误之时,我们绝不能毫无原则地让步,更不能姑息放任。
1920年,有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足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男孩为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钱赔人家?”父亲拿出125美元说:“这钱可以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我。”从此,男孩开始了艰难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挣够了125美元这一“天文数字”,还给了父亲……
故事中的男孩,就是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里根成为总统之后,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他懂得了什么叫责任。让孩子担当责任,是对他们最大的奖赏!事实上,只有那些能够勇于为过错“买单”的人,才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高的奖赏。
因此,我们在面对孩子犯错的时候,如果孩子自己能解决,比如,孩子踩了别人的脚,我们一定要鼓励他向别人道歉;如果孩子犯的错误他承担不了,我们也一定要帮助孩子解围,但是,这时候一定要让他为自己的犯的错误付出一定的代价,就像故事里的里根总统的父母一样,让里根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曾经,我一个朋友给我说,她儿子经常说谎,她因为儿子说谎揍了儿子好几次,但是最后他发现,他儿子越来越爱说谎了,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她让我帮她分析一下原因。
我给她分析是: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有时孩子会说谎。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孩子说谎的,是大声斥责、严厉批评,还是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知错的心理觉醒呢?
当你发现孩子说谎时,是否想过用间接婉转的方式,来使孩子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说谎是错误的,从而产生要诚实的良知?
并非孩子的所有谎言都与“品德不端”有关。许多时候,孩子说谎的最初原因可能在家长身上,也可能是无意中模仿大人的不实之词;或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或为了迎合家长的过高期望,满足某种虚荣心。
所以,孩子说谎,作为家长要正确理解并加以引导,根据不同情况客观分析,对他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即使孩子犯错,只要说了真话,就应肯定他的表现,并引导他不断完善自己。
孩子说谎实在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且一旦说谎成为孩子的习惯,那就很难戒除了。所以,面对孩子说谎的问题,父母们一定要抱着认真的态度去处理。
教育说谎话的孩子,一定要注意批评的技巧,切不可一味地批评、打骂孩子。
当发现孩子说谎时,父母要弄清楚孩子说谎话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孩子说谎是模仿成人行为的结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应付某些特殊情况而不得不讲假话时,孩子不加分析、判断就会全盘模仿,所以,父母自己犯了错误,也要为自己的错误像孩子道歉。
此外还有可能是为了逃避责任,免遭打骂和惩罚。孩子有时是在环境的压迫下才说谎的,而且只有发现说谎可以逃避责任、免遭打骂和惩罚时,才真正有意识说起谎来。
有时候对于孩子的无意说谎,家长不必过于追究,因为随着孩子认识能力的提高,这种现象会慢慢消失。而对于有意说谎的孩子,则要严肃对待。有意说谎通常带有明显的欺骗目的,当他们知道一旦讲出事实真相将要受到惩罚时,就可能用谎言来掩盖事实;或者,当孩子意识到不隐瞒事实将得不到社会承认或家长表扬时,也可能采用说谎的手法。
针对这一点,家长可以对孩子说:“说谎的人会失去别人的信任。”以此来增强孩子的自律意识,使孩子自觉地改变说谎的坏习惯。教育孩子诚实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要想孩子诚实,应该从平常小事抓起,而不应等到发现孩子说谎之后来补救,要始终把握“惩罚小错误,才能避免发大错”原则,做父母的应当允许孩子犯错,但要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分析犯错的原因,帮助孩子克服说谎的毛病。
另外,小孩子身上还可能有的坏习惯,比如,做事拖拉作业完不成,天天迟到,喜欢说脏话,不讲卫生等等。就拿拖拉这件事来说,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及时敦促孩子,比如将孩子写作业当作“考试”,限时完成;为孩子准备一个记事本,将要做的事情按重要顺序分类,养成孩子做事有条不紊的习惯;祛除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让孩子自己承担做事拖拉的后果。比如要出门,提醒孩子准备妥当。若不改拖拉,就要丢下孩子,让其独自承担后果等等,孩子的培养是一个循序善诱的过程,我们作为父母一定要讲求一定的方式方法,才能在培养孩子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不光面对孩子的错误要讲求一定的方式方法予以正确的引导,在孩子的优秀品德培养上,更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普林斯博士说:“孩子的道德教育应从摇篮时期开始,因为当今社会所缺乏的不是头脑而是品德。”
对于孩子品德的教育,父母的作用非常重要。在孩子品德的培养中,父母之所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是因为父母是陪伴孩子的第一人,也是时间最长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
因此说,不注意培养孩子品德的父母,是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的。
比如,母亲喜欢化妆,女儿也必然是爱打扮的;母亲是个长嘴妇,女儿也不例外。同样,父亲好喝酒,儿子也会喝酒;父亲管不住自己的嘴,儿子也会如此,这已成为社会上的定律。因此,在培养孩子的品德方面,作为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一直为以来都把让孩子学会“感恩”放在第一位。因为不知感恩是没有教育的表现,在一个文明社会里,谁都不愿意跟这种孤傲而没有教养的人打交道。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对自己不孝,那是家事,尚可迁就容忍,但漠视他人的关爱就是不知感恩,这不仅丢孩子自己的脸,也让父母在他人面前无地自容。
说到感恩,我的同事王琳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有一次我和她带着她4岁半的二字去参加一个亲子活动,下出租车的时候,王琳付钱后给司机师傅说谢谢,她儿子就问:“妈妈妈妈,我们不是给叔叔钱了吗,为啥还要说谢谢啊?”这时候王琳蹲下来也别认真的对儿子说:“叔叔开车很辛苦,他送了我们这么远的路,没有让我们迟到,你说应该不应该感谢叔叔?”这时候她儿子很认真的点了点头。他的这个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后来我和她聊起这件事,她说,她是在一次家长会上被老师告知要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因为在感恩节当天,老师问她儿子没有没给别人说过谢谢的时候,她儿子说从来没有说过。这一情况让王琳非常尴尬,因为她平时在孩子的感恩教育上做的很少。
老师告诉王琳: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缺乏感恩意识的孩子,无论他的能力多么出色,都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者,因为社会难以接受和认可不知道感恩的人。父母要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为一个强者,必须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感恩每一个人。从那以后,王琳就特别注重对儿子的感恩教育。
除了感恩之外,其他一些品德的培养也尤为重要,比如勤俭节约,学会分享,吃苦耐劳,宽容,尊老爱幼等等。这些老生常谈的优秀品德,我们也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点点的教会他们。
说了这么多,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我从教育孩子的家庭环境聊到怎么正确的对待孩子犯错,再聊到培养孩子的优秀品德,但是,教育孩子的一个很重要的点,也是作为父母最关系的一个问题我一直没有说,那就是学习!所以,最后呢,我来聊一聊关于教育孩子学习的问题。
之所以把孩子的学习放在最后来说,不是说学习不重要,而是我觉得前面的几个问题更重要。说到孩子的学习,对很多父母来说,真的是一幢心思。
说有一位母亲是老师。她的儿子考中学没考好,知道孩子分数后,这位母亲难过得寝食不安,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击,她觉得自己没脸见人。过去每当有人问起孩子考试成绩时,心情非常好;而如今碰到楼上楼下的邻居,人家问起来怎么说呢,这件事使这位母亲一个假期基本上没有出门。
现在的家庭重视分数,是应试教育的反映。这种分数教育观在家庭教育中为父母树立了一个盯着分数不放的错误思想。作为家长,你是否也像文中这位母亲一样:
孩子考试分数高,心里高兴得情不自禁,眉飞色舞;当分数低时,就情绪低落,遮遮掩掩,觉得脸面无光。
最常问孩子的一句话是:“这次考试分数多少?”
做学生的,都知道流传甚久的一句话:“分,分,学生的命根。”在学校里,老师看重的是分数;回到家里,父母问得最多的也是分数;亲朋好友来了,问的还是分数。“最近考试了没有?得了多少分?”“这次考试在班上第几名啊?”成绩好的孩子,倒觉得没什么;成绩差一点的,简直就无处藏身。
实际上,现在中国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大都仍处于分数教育。孩子考了高分,父母荣耀。考试分数不仅成为孩子的命根儿而且也成为父母的命根儿。
其实,根据教育专家的理论,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两个方面的教育很重要:一个是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一个是教孩子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做到这两点,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会好起来。
分数不是衡量孩子能力的唯一标准。考试是检验孩子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它是一项比较单一的检测。这基本上是对孩子学到的书本知识的抽查。
分数永远只是个形式和手段。它不能证明孩子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也不能证明一个孩子的品格与才能如何。它不是衡量孩子聪明与否的唯一标准。
分数也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一个孩子的能力。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并没有很高的文凭,但是他们一样有所成就。不是说文化知识不重要,而是说,我们不能忽略了孩子的全面发展。除了分数,孩子的品德修养、性情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可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有了高分数、好成绩就被看做是好孩子。事实上,影响终身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而不是知识学问。
这本书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要明白: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只重视对孩子身体健康的锻炼,孩子将成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只重视智能教育,孩子会成为弱不禁风的病夫;只重视品德教育,孩子也会成为病夫、懦夫。这三种人对社会、对人类都是无用的,因此,孩子的教育必须全面进行。
正如有人所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因此说,孩子的命运掌握在父母的手中。父母就应严格要求孩子以及自己,努力培养孩子,让孩子全面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关注校长公众号《校长奇葩说》一起读书一起写作!
简书作者:最年轻的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