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元宵节,早晨吃了汤圆,兴致颇高,总想来简书写些什么,与大家分享一下。写点什么吶?就应景写写和元宵节有关的事吧。现在的济南,过元宵节除了趵突泉公园有花灯会有灯,再就是有些街道办事处应景挂些花灯,也多是去年挂了,过完节收起来,今年再挂上,没啥新意。过元宵,闹元宵也有几年没看到了。现如今过元宵节,也只不过是上年岁的买些元宵、汤圆,意思意思就算过节了,什么做花灯、看花灯、猜灯谜;什么扭秧歌,舞龙狮,踩高跷,也很少见了。
平平淡淡的,没点动静的,就这么过去啦!有些人看了元宵节晚会,才晓得今天是元宵节啊?!于是就怀念我小时候过节的情形。
那时候,没有手机,电视,就是电话也很少,但文化生活也得丰富的。我小时候住大杂院,有二十来户住家吧(单位宿舍)元宵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在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男女老少齐上阵,开始做花灯。爷爷、爸爸是主力,做灯架;奶奶、姥姥、妈妈裁纸,有的奶奶会剪纸,就剪个狮子踩绣球,剪个当年的属相,贴到自家花灯上;孩子们也不会闲着,给爷爷、爸爸,递个钳子、铁丝、绳子、或竹篾;给奶奶递上剪刀,或者撒个娇,让奶奶给绞个自己心怡的。
那几天,任你是平时再调皮捣蛋,坐不住的孩子,也会安安稳稳坐在那儿,看家人做花灯。
到了元宵节这天,我们院里都会家家拿出一两个拿手菜,放到院里空场摆着的大圆桌,大八仙桌上;当桌上摆得满满当当,院里的人都来齐了,自带碗筷坐好。就由院里最年长者,还有最有学问的,先后讲两句,元宵“家”宴就开席喽!
饭后,华灯初上,院里留爷爷、奶奶坐阵看家,由爸妈叔伯带领的赏灯长龙,先是欣赏家门口,院门口,院里树上挂着的花灯,然后就出院看同街别家院里和街上的花灯。再然后就是整条街上的汇齐,跟着舞龙狮、踩高跷、划旱船的走,去集合地(市政府门口,还是哪里,时间过久,年龄小已经忘了。)和别的街道上的比赛,那可真是摩肩擦踵,人頭攢動。那天到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可真是那“火树银花不夜天”呐。
如果元宵节第二天,恰逢星期天,大人们会带着孩子们去趵突泉公园看花灯,猜灯谜。小时候的元宵节的热闹让我永远也忘不了,虽然很多细节已经记不清,却总是会元宵节前后,在记忆深处又冒出来,令我更加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