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笛子课前,女儿在教室外练习笛子,堕音怎么吹都不对。
我:"堕音不对,和老师吹的不一样,你听,老师吹出来是这样:(给女儿巴拉巴拉比划一番); 你出来是这样的:(又巴拉巴拉说了一通)!"
女儿(不耐烦的):"好了,好了,你别说了,我自己练。"
我(有点不满的):"你练来练去都是错的,你练什么呢! 你不会好好听听正确的练法是怎样的吗? 你听ZTQ和CZT(和女儿一起学笛子的同学)吹的,他们吹的是对的,你可以向他们讨教一下怎么吹啊!"
女儿(非常不高兴的):"我又不是不想吹好,我就是不会吹这个音。"(又委屈又气愤的样子)
我(明明是为你好,却还不领情,我也很生气):"你不会待会就去问老师!"
女儿拿起笛子包,甩手进了课堂。
我也瞪了她一眼,懒得理她。
事情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
如果是这样说,会不会不一样?
笛子课前,女儿在教室外练习笛子,堕音怎么吹都不对。
我(平和的):"星星,我听了一下你吹的堕音和老师吹的堕音对比了一下,似乎吹出来不太一样(描述事实),你要不要听一下老师的录音,对比看看?"(提出请求而非命令)
女儿:"是吗?那我听一下。"
倾听中,"好像真的不太一样,是什么原因呢?"女儿边思索边自言自语。
我:"会不会是手指的指法不对呢?旁边CZT也在练堕音,你要不要去听一下他吹的,看看和你是否一样?"
女儿:"嗯,我听听看,说不定可以让他教我一下。"
我:"这倒是个好办法,实在不行,待会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虽说第一幕是事实版,第二幕是想象版,然而同样的内容,采用了不同的语气、情绪,并用非暴力的方式说话,效果却全然不一样。在第一幕中,我担心女儿吹错、希望她完美、东西一学就会,于是把自己的要求强加于她,语气强硬焦急又带着比较和指责的情绪,孩子敏感的能听出这些感受, 所以她不愿接受。在第二幕中,我承认她只是个孩子、她能力有限、有自己达不到的地方,我诚恳地给她提供建议和帮助,帮助她克服困难,因此她愿意接受,并和我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第一幕中,我们各自陷入情绪中,问题没解决。第二幕中,我们情绪稳定,面对事实,让问题解决方案向前推进。
2.
老公在弄电脑,有个文件怎么也找不到,打不开。老公向我寻求帮助。在电脑上各种尝试和操作后,终于好不容易找到了文件。
我(高兴的又有点得意的):"老公,你过来看,我找到文件了!"
老公过来,我指着电脑一通操作,说:"下面这个地方的确动不了,要点这个搜索的地方,文件就能出来。"
说完,我满心期待老公表扬我几句,谁知老公说:"我要找的是文件编号,这个还是不对,还是我自己来找吧。"
辛苦忙活半天,一句感谢的话没有,还被指责一番,我心一凉,冷冷地说:"那你自己弄吧,我不管了,待会有问题别来叫我。"然后就气呼呼地离开了。
后来老公电脑又出现问题,他又叫我帮忙,我 不理睬他,自己在那儿生闷气。
如果换一种方式,会不会有改进?
老公在弄电脑,有个文件怎么也找不到,打不开。老公向我寻求帮助。在电脑上各种尝试和操作后,终于好不容易找到了文件。
我(高兴地):"老公,文件找到了,你看一下是不是这份?"(不要想当然的认为自己找的就一定是对的,还是需要征询下他人的意见。)
老公:"谢谢老婆,你辛苦了!我看一下,文件是出来了,不过我要找的文件有编号,这个没有,可能还需要再找一下。"(期盼老公理想的回答,如果老公能对我付出的努力给予一下肯定,我肯定继续屁颠屁颠的不亦乐乎的帮他弄文件。然而事实可能是如下这样:)
老公说:"这个文件不对,我要找的文件有编号,要不还是我自己来找吧。"(如果老公没有对你的付出给予任何肯定言语,你会怎么做呢?自己生闷气,当甩手掌柜?)
平静下情绪,想一想: 的确,我找的文件不是他需要的,他说的是事实,他在忙工作的事情,他需要效率,他只是认为他自己可能更熟悉工作上的文件,他自己找起来更快一些而已。那我的需要是什么呢?是需要肯定,让他看到我的付出吗?那如何提出我的请求呢?
我:"可能你对自己的文件更熟悉一些,所以你希望自己来操作,是吗?如果再有碰到任何问题,可以问我,我会帮你一起弄的。"(提出自己的猜测,表明自己的态度。)
老公:" 是的,我想也许那样会更快一些! 谢谢老婆,老婆对我真好。" (如此这样,是不是皆大欢喜?)
说话方式不同,带来的感受不同,结果也大不同。好好说话,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如此,反而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情绪的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