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呢,着急需要用一个东西的时候,在成堆的东西中翻找,却发现怎么也找不到,然而过了很久之后它又自己出现了;整理房间的时候,发现了很多过了保质期的东西、药品和食物;买回一件东西之后才发现其实之前已经买过了但忘记了。
以上所有状况都在我身上发生过不止一次,从小到大被父母苦口婆心教育着要把东西整理好,但都无济于事,我一度习惯了这种每天为找不到东西而懊恼的生活。
小时候觉得这是因为自己太粗心了,后来觉得那是因为自己太忙了,等我不忙的时候,再稍微细心一点就会好了。但粗心和太忙总是用来逃避的万能借口,那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
我一直以来不认为自己的房间混乱有什么问题,有一天在书里看到了这句话:“整理是一项脑力活动“ ,那时候突然有一种被闪电击中的感觉。
人就是这么奇怪,觉得自己身体很懒并不会产生多大的内疚感,而一想到自己竟然是个脑子很懒而且思维混乱的家伙时,我便开始坐立不安起来。与房间的混乱相比,一个人的思想混乱是不易被察觉的,如果有一种技术,可以把人脑中所想用图片显示出来,我的房间都乱成了这样,那我这幅大脑的图片一定不会是整齐有序的样子,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
也许有人会想,打扫房间这件事哪有那么难,请钟点工做就好了,可以节约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我请过一段时间钟点工,是个漂亮又能干的菲律宾女孩,那时候已经有点离不开她了,但慢慢地会发现她打扫卫生做的又快又好,但总是会把东西收起来让我不知道放在了哪里。到最后,整理这件事还是得自己来做。
把打扫房间外包,让别人替自己整理物品,就像是把学习全部寄托于老师和辅导书,靠别人整理和咀嚼来获取知识。别人帮忙整理的房间,在需要找一件物品的时候不知道放在了何处,很难找到;没有经过自己思考的知识,看似学到了很多,看似清楚明白,但在需要用的时候很难从大脑中调取出来为己所用。
打扫是体力活,但整理一定是一项脑力活动,甚至是一项健脑活动。
有很多畅销书说,整理好房间就会让生活发生巨大的转变,也会把整理和心灵和修行联系起来。其实不需要说的那么玄乎,只从最实际的来说,一个善于整理的人,可以让生活井井有条,平时做事情出错率会下降,学习效率提高,生活自然会更加顺利。
整理可以贯穿我们的全部生活。如果习惯了把房间的东西一股脑收在柜子里,这和把读过的文章点一下收藏,一股脑都放在收藏夹没有什么区别。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东西在需要用的时候很难找到,信息虽然可以通过搜索来找到,但是这和没有收藏有什么区别呢,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里,这样的知识是无效的。 从自己所拥有的物品,到手机电脑里的资料,再到我们平时主动和被动获得的各种信息,都需要去用同一种整理的思维去处理,筛选,分类,归纳。整理一定是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和消化之后才能做出的一个动作。
出去旅游拍了很多照片,也有很多感想,但是会慢慢被淡忘,如果能把照片和感想整理成游记,可以更方便于日后回忆,也可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读了一本书,脑子里会有很多概念和感想,但没多久就会忘掉,如果把这些思考整理成一篇读书笔记,就很难忘记了。
写作也是一种整理,思想的整理。
看到这里,你可能也会猜到,我在经过了当时电击般的触动之后,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一团混乱的人了,学会整理身边的物品,学着整理每天接收的各种知识和信息,慢慢去整理很多不清晰的想法。身边的人都说能看到我的这些变化,我也为自己的这些改变而感到开心。
最后想说的是,有太多的书和文章在教人们如何整理房间,甚至细化到如何叠袜子。这些方法都需要建立在一个前提上:你真的认为整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前两天和早餐达人璐璐聊美学,她说的一段话我深以为然,她说,很多人想学着做美味的早餐,拍出漂亮的照片,但是去学如何调快门光圈,用什么APP修图是没有用的,前提是要去观察生活中的美,提高自己内在美学素养,愿意时刻把自己当做一个设计师,设计早餐食物的色彩和营养,设计餐具的搭配,设计摆盘方式,多看多学。
我也看过无数讲整理房间技巧的书,但最终的变化发生于真正意识到它对我来说有多重要的时候 —— 我害怕自己成为一个思维混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