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段不断追求完美,提高自我的旅程。
——题记
我们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除去在家的时间,其余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上学的时候,总觉得学习有些枯燥无味,但真到毕业后才发现,学生时代的我们是最幸福的一群人。很幸运,去年的我大学毕业后就成为特岗教师,能够继续幸福下去,因为我用我的知识教会一帮幸福的孩子,看到他们幸福,我就是幸福的!
身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教书育人中我觉得育人更是重中之重。
昨天听完吴老师的课,我有很深的感触,觉得对我们新老师帮助太大了。因为老师讲的就是我们所经历过的,再结合我这一年多的工作经验,我有着很深的感想。
人和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就是,一个是作用力,一个是受作用力,不可分离,但又若即若离。
老师和学生这两种角色更是如此。在老师的想法中,我教出的学生应该在各个方面都是优秀的,特别追求完美,所以总去强迫孩子做一些他们不爱做的事情,如果没达到理想的效果,可能就会失望,自责。但其实,我们换个角度,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会比他们做的好吗?
去年刚接班的时候,我们班迎来了第一次国旗下讲话。当时,我觉得这还不简单,我把这个任务教给了我班班长。可能是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展示自己,孩子很紧张,结果不是很理想。当时的我可能就觉得他没在珍惜机会,但后来我后悔了,我在他这么大的时候,连去演讲的勇气都没有,相比之下,我班的孩子比我强很多,因为勇敢是每个人做好一件事最需要的。后来我找到他,我说,这次讲的很棒,你是勇敢的,第一次上台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优秀了,那以后得我们就要再接再厉,在这次基础上要慢慢进步,做的更好。
在下一次的演讲中,我认真指导他的轻重音,断句,告诉他,无论讲的内容,一定要在字不读错的情况下附着感情,于是,我读一句,他读一句,反复练习,在慢慢让他找到感觉之后,我放手了,让他自己去读去感受,由最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的孰能生巧,到现在我完全将自主权交给了他,他越来越棒。在有这样一个成功的榜样后,我又指导其他同学,其他的同学,就和以前的班长一样,越来越有进步。
看到他们的进步,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大学生活,上大学后,才发现,有才艺是特别重要的。那时候我们在每次课前,会由小组去表演,诗歌,小品,话剧等。还记得我和我的搭档是第一组,我们准备的是席慕蓉的《青春》,我们背着演讲的,可能我们是第一组吃螃蟹的人,写作老师给了我们很高的分,这无疑是给我们一个大大的表扬,也为我接下来得大学生活做了铺垫。
后来我们14届学生举办了一次《文化语文,梦想成真》的汇报表演,我们在最开始的简单的青春加入了新队员,新的表演方式,而这个过程真是至今让我难忘。我是一个说话没有音调的学生,不会用语言表达感受,而这篇《青春》呢?最需要的是感情,因为我们所处的年纪就是最好的青春的展现,当时我们得指导老师一遍又一遍的指导我们,从走场,到无麦克,到最后带麦克,这中间磨合了很长时间,指导老师一直是在鼓励我们,我也由最开始的不自信,紧张,到后来的轻松的站在台上,我们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当表演结束后,我好像有些意犹未尽,这个舞台,以前是我不敢去触碰的,到后来的我的不舍,不用语言表现,这就是最好的诠释!
而现在我由一名学生变成了一位老师,我的所作所为会为学生们带来他们真心的感受。我们需要的是,鼓励孩子,而不是埋怨,天天在他面前说你这不行,那不好,这样不是在帮孩子,而是在打消他们的积极性。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只要他们每一次比前一次进步,哪怕只是一小步,这就是最棒的!
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就应该像吴老师说的那样,能够换个角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你得到的收获肯定是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