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和疯子,不属于红尘十丈的人间。——莎士比亚
励志的故事,似乎都是相似的。
就像今天和小女儿一起观看的动画电影《了不起的菲丽西》。
整部电影用一句话就足以总结:一个在孤儿院长大的小女孩儿不懈努力,实现了自己的舞蹈梦想。
整部电影也不怕剧透,因为我们都能想象得到,她肯定遇到了打击啊,可能是同出身有关的起点太低,可能是没有很好的条件,可能是遭到了坏人的阻挠,可能是自己也曾灰心失望……但是她一定有不离不弃的朋友支持,一定有出手不凡的高人点拨。最后,她的坚忍不拔再加上神助攻,成功登上舞台,实现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华丽转身。
没错。
《丑小鸭》是许多励志故事的模版,正如《灰姑娘》是许多爱情故事的模版。
那么,我们会因此觉得俗不可耐索然无味吗?
不。
我的眼泪照样夺眶而出。
因为我们都需要这样肯定的答案——你的梦想一定会成功的。
而我的另一点感悟,是所有真正称得上伟大的梦想,遭受质疑、嘲讽、打击、践踏……是不可避免的宿命。
我的手机中,存了一张从安君的朋友圈下载的图片。
1919年的3月29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37岁的研究员戈达德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可以坐火箭到月球上去玩。
《纽约时报》嘲笑作者,说他是连高中物理常识都不懂的“傻子”。
当然,今天我们都会认同这一点——历史证明,戈达德的确是傻子,是会去相信的人,但更是疯子,是会去行动的人。
想开去,如此被视为傻子疯子的,又岂止戈达德一人?
如马斯克。
在他最为困难的日子里,全世界都仿佛对他充满了敌意。
电视台主持人会大喊大叫着说:“华尔街将特斯拉列为最不可能成功的企业,别买特斯拉的股票,你买了只是浪费钱,甚至不应该租特斯拉的车。”
普通用户接受采访时说:“电动汽车在很多方面行不通,对客户来说没有用处。一种对电动汽车的宗教信仰,这种信仰终会破产。”
政客会说:“你们花了900亿美元,本可以投在值得研究50年的风能和太阳能上,却选择了马斯克这个失败者。”
多年以后,马斯克把这段经历形容为“一边嚼着玻璃,一边凝视死亡的深渊”。
最终,他和他的特斯拉活了下来。
他的梦想正在实现。
以一个小故事结尾吧。
“你的祖父死在哪里?”
“海上。”
“你的父亲死在哪里?”
“海上。”
“那么,你为什么还要出海呢?”
“你的祖父死在哪里?”
“床上。”
“你的父亲死在哪里?”
“床上。”
“那么,你为什么还要上床呢?”
梦想,似乎是老生常谈。
然而,它仍然是一个稀缺品,而且永远只属于极少数的人,属于那些经得起质疑、嘲讽、打击和践踏的人。
顺便提一句,据说崔永元第一次上节目时,有人说:“这孙子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