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想学唱歌,父母觉得没有天赋,不想让学,但觉得喜欢就要支持,到底要不要让学?
我觉得没天赋,这是一个评判。孩子想学唱歌,想跟谁学,想怎么学?想唱什么歌?这些信息有没有了解呢?
如果仅仅是孩子说想唱歌,就觉得孩子没天赋,这实际上连接的不是孩子真实的心声,这连接的是我们头脑里边关于学唱歌的判断,这个时候跟孩子失联了,才会有后面的困惑。妈妈觉得孩子没有天赋,所以觉得孩子学唱歌是浪费时间。那同时又想着喜欢是兴趣所在,那是不是要让孩子跟着老师学呢?这就是你内在矛盾的声音
这个是我们的困惑,我们最根本想要的是作为家长能不能支持到孩子,我们不能把自己放到孩子的前面,因为我们是要孩子的支持者。孩子放在我们之前
那就放下评判,去问问孩子,你想学唱歌,你想怎么学呢?你想学唱什么歌呢?你想跟谁学。你为什么想学唱歌,唱歌对你意味着什么呢?如果学会了唱歌,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想学唱歌和你现在的学习有没有冲突呢?你想学到什么样的地步呢?你现在去学,三年五年以后,它会令到你变成什么样呢?这些只是带着好奇心给孩子聊一聊,这个是可以帮到孩子的,因为每个发问都会型塑一个思维的方向,比如你问 你学唱歌,你想花多长时间用于唱歌呢?你花这个时间跟你现在的学业有没有影响呢?这样的发问会让孩子看到这样学唱歌和学校的学习有没有冲突。你如果你问他,你想怎么学呢?你是想网上学吗?还是跟哪个老师学呢?这个时候孩子会考虑,自己想学唱歌,那要怎么学习,跟谁学,学的怎么样?
发问越多,孩子思考的就越多,这个时候就帮助孩子建立起了一个很重要的系统思维观。
小孩子和成人之间的思维区别在于,小孩子是活在当下的,他想到什么马上就说什么,成人会综合考量,一个人心智成熟,不是说现在想怎样就怎样的。他一定会考虑周全。这种能力怎么来的呢?不是天生,靠和外界的互动中,一点点发展出来的,如果一个孩子说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从父母老师那里很少能得到去帮助他系统思考的反馈的话,那孩子这个部分就会很弱。
有些孩子比较幸运,老师,家长能给他非常的反馈,那可以帮助孩子型塑他的思维,帮助孩子建立系统的思维观,那这个孩子考虑问题做事情就会非常周全,不会想当然,不会冒冒失失。
妈妈发问,孩子就思考,发问有很多方向,孩子就有很多方向的思考。孩子思考的越多就会来检视自己的念头。通过你的发问,孩子就会对唱歌这个事情做一个综合的评估。要么孩子就放弃这件事情要么就坚定地去做这件事情。
不管是孩子放下也好,还是坚定这个想法,寻求帮助,那我们都帮助到了孩子。透过这个小事,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是很需要发展出全局观的。不然孩子虽然身体年龄成熟了,但是心智还是不成熟的。
现在有很多成年人,中年人做事不靠谱,凭感觉做事情,任性,不管不顾,不计后果,因为没发展出系统思维观。
我们要放下评判,是问一问孩子。怎么问,是我们去提升,成长的地方。
发问可以形成思维的机构,从那么多信息里编织出优质的结构
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学问是服务于当下的。一个人的成长是无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