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这部和宗教有关的动画,我想谈谈关于人性的问题。
叙述谬误
前几天看了一部国外的超现实暴力动画(儿童及心理不健全的人不建议看),这部动画不论隐喻还是明示,都突出了人们口中的魔鬼撒旦的踪迹。撒旦的形象我并不是特别了解,但是我也受叙述谬误的影响而在内心把他与魔鬼划为同等。魔鬼的概念,如果让一个儿童来描述,他一定觉得他总是欺负好人,最后一定会有奥特曼来将他收服;如果让一个60年代无宗教信仰的老年人来描述,他觉得这应该不是什么好货;如果让一个80、90年代无宗教信仰的年轻人来描述,他们可能觉得这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具体的含义根据情景来判断;但是如果你让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来描述,不论什么年龄段,他一定会说他就是撒旦的代表,或者他就是神的敌对者。这就是人性中典型的叙述谬误。
人们总是喜欢为自己想要表达或者想要理解的事件加之理由。因为人的大脑拒绝接受没有理由的复杂事件。比如听到身边的有信仰的亲朋经常说到撒旦就是魔鬼,为什么是魔鬼,因为他是基督教陡,但是他却想自立门户,想造反,想篡位。教义当中有很多都提到“除了我(上帝)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和敬拜偶像;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上帝唯一等的描述,这些描述当然要使信徒们铭记于心,当然要遵守不能有任何置疑。
沉默的证据
我在搜索撒旦的时候,搜索到了路西法。他曾经是上帝最宠爱的天使,因为堕落才成了撒旦。这句话出现在了《失乐园》《神曲》,而我并不关心它出自哪。让我们大胆的猜想一下:路西法曾经是一个天使,而撒旦是路西法在想要篡位时别人或者自己起的名号。他并不认为自己是魔鬼,也不认为自己堕落了。但是天使们却这样认为了。在路西法从“天使”到“魔鬼”的过程中,他只是做了他认为对的事情,他没有觉得自己是恶的,开始的时候,天使们也只是把他看成了“堕落”,而最后,因为路西法在这个过程当中失败了,所以“善”的一方有了可以继续传播的可能。而“恶”的一方根本没有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变“恶”的机会。这就是“沉默的证据”。
失败的人是没有解释的权利的,这种感觉就像你被强迫关进疯人院,即使你浑身是嘴也没有人想听。这也让我想起了陈冠希,淡出影视,沉默8年,不解释不澄清。他是影视圈的失败者(恶:别人眼里的魔鬼渣男),但他也是年利润1000W刀的服装品牌投资人(善:自己眼里的天使商人)。
定义魔鬼
让我们再看下百度对魔鬼的定义:不愿顺从神的人之私欲就是魔鬼。这个观点是从神出发的,魔鬼就是神的对立面,所以才有了动画当中的DOG(反GOD)是撒旦的寓意。这个定义中提到的私欲,即不仅不愿意顺从神,而且还有私欲的人都是魔鬼。或者可以这样来解释魔鬼:因为不愿意顺从神,而且还有私欲,所以叫做魔鬼。这就是魔鬼之所以是魔鬼的理由。
我们当然觉得这个定义太过局限,魔鬼可以是一切坏东西的代表,也可能只是一个代号。我们无法用自己的定义来定义善恶,而当别人给出一个定义时,我们又觉得这个定义并不是我们心中真正的涵义。然而不管是我们心中的定义还是别人理想里的定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善恶本身的界限。
简化叙述
当一个好人做了一件坏事,我们就只记住了他的坏;当一个坏人做了一件好事,我们就可能忘记他的坏。这是人的本性,也是大脑对因果事件简化叙述的反应。一个概念在人的心中根深蒂固时是不容易被改变的,但是我们认定的不一定是对的,只是我们大脑选择了最容易接受的而已。
PS
撒旦教是基督教的隐形分支,信奉撒旦教的信徒并不残暴也不血腥。但撒旦教信奉利已主义,有仇必报,他们自觉自律、懂尊重,讲原则,他们信奉人就是神。他们的豁达颇有几分绿林好汉的意味,个中善恶,不好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