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是看下疫情的情况,今天就被新增的数字吓了一跳。
截止2020年2月13日,武汉疫情新增确诊病例是15152例,新增死亡病例是254例。
触目惊心的数字,让每个中国人都不安。
很快人民日报就解析了,为什么新增数据会突然一夜之间就破万了。
除了聚焦疫情的实时情况,天天宅家的日子里,任何一点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都会轻易被推上热搜。
这些个问题也是:“疫情过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1、“可以摘下口罩的时候,我就去见你@XXX”,这是恋人的世界。
2、“麻辣烫,火锅,奶茶,鸡排,螺狮粉……”,这是吃货的世界。
3、还有的已经等抄底买房了,“疫情过后,赶紧去摇号,能买到哪里算哪里。”疫情还未真正过去,已经有人开始预测房价,这是现实主义世界。
各种各样的回答,都看出我们渴望这场战役早日结束,我们期待春天的到来。而因为焦虑、迷茫,在这段日子显得格外漫长。此时,求知与思考,也许能让我们多一些面对未来的勇气。这个疫情一开始,管理者、政客掩盖事实,发布一些太平无事的消息,最后掩盖不住了,死人越来越多。然后大家忽然意识到,死亡可以变成每个人的现实,一下子这个城市就变了。
本来大家像是浮游动物一样地生活,结果一下子投机倒把出来了,高价卖口罩的,囤积大米的,双黄连能治病等等。当然也有原来不珍惜感情的忽然珍惜起来了,在武汉许多夫妻一起得病了,结果忽然发现彼此很珍贵。这个城市已经被封锁了,不准任何人进出,就算要死的话也死在这里,不能传染到别处去。
这时,钟南山医生站出来讲话了,他是作为一个职业的医生去面对这个世界,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带强烈的情感。但是新冠状病毒疫情来了,看到人们的绝望,这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中国的医生,忽然内心深处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医生不能无动于衷,所以逐步地投入到救治中,那种英雄的心怀一下子释放出来了。
我想终于有一天,患病的人会一点一点地症状会消失,再过几天居然好起来了,跨过那个死亡的门槛之后,人类肯定会清醒一大截,会珍惜很多原来不珍惜的东西,人可能会庄重起来,可能会变得对价值更有体认。但是疫情之后,没想到这个城市会不会又恢复到原来的庸俗状态,同样麻木不仁呢?
2003年非典就是一个最好的案例,同样都是吃野味惹的祸,但是也就是这一下子,是否人类是最有健忘症的一个群体,人类是像婴儿一样地虚弱。这就是世界吗?这就是人类吗?
人经过了一次否定,再经过一次肯定,然后再经过一次否定——这么一个过程里面,但人类的生存是不可解释的,它是充满了逻辑的不统一,充满了人的分裂。实际上还原到我们整个社会来说,我们每个人面对这个世界可能都要发问:这个世界是不是值得你去热爱?你热爱的根据是什么?
2003年的非典疫情尽管作为一场瘟疫已经过去了,但病毒永远存在。人类是带着自己的绝症在生存、在运行,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各种疫情的一个不断地循环。比病毒战役更可怕的是人类自身精神里那样的一种平庸,那样一种倾向于死亡的状态,所以新冠状病毒疫情从一个外在的病理转换成了一个精神的症候。
所以在面对荒诞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有一种新的英雄,以往的英雄都是为了维护某种正义,但是在所有的病毒疫情里面,这些东西已经重新被定义了,而重新定义之后。所以《西西弗的神话》写的就是这个问题,你往山上推一块巨石,推到山顶上之后它还是会滚下去,你再推,它还是会滚下来——目的已经不重要了。
存在主义里一个很核心的价值就出来了,尼采实际上也是特别地重视这一点:这个世界根本的意义在于人,在于人内在的价值,只有人是不会放弃的。
这一点在荒诞里面给了我们一种力量。因为我们以前所有的英雄都是有合理性依靠的,但是在荒诞面前,他失去了外在依靠,转而把根据放到了内心里面,真正回归到人的根本上来。
这个时候建立了一个什么东西呢,一个绝对价值。我们说世界上一切的事情,所有的事业、所有的正义,它都有一个外在目标,在更高层面上的意义解释一旦消失,那个目标就被摧毁。那真正的意义在哪里?人类最终要建立起来的一个价值是什么?是根植于我们内心的东西,这个东西是永远不灭的。
宗教里面以前也一直在追求一个东西,就是人为什么要行善,以前的解释是说行善最后会被上帝选中,然后进入天堂。但是后来的宗教变革里面,行善的目的并不是因为会被上帝选中,而是价值在行善本身,选中不选中是上帝的事情,但是善不善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