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或曰”是有人说,“雍”是指孔子弟子冉雍,字仲弓,鲁国人,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里说,他比孔子小29岁,出生卑贱,敦厚好礼,但是言语缄默,不善言辞,孔子对他赞赏有加,他是孔门十哲德行科的高弟,孔子甚至说他“雍也,可使南面”,就是他的德行有做国君的水平。仲弓也曾做过季桓子的宰,也就是大管家、总经理。儒家集大成者荀子,对子张、子夏、子思、孟子都有批评,说了他们很多缺点,唯独对仲弓非常推崇,《荀子》中有五次把仲弓和孔子相提并论,称他为“子弓”。有人说,冉雍德行是好,但是呢,口才不好,“佞”就是能言善辩、善于迎奉阿谀,善于辩论、交际、应对,思维敏捷,口才厉害,孔子说,佞人是以口舌之利应来对人,其实常常让人厌恶。虽然不知道冉雍有没有达到仁者的境界,但是他的不佞,却不是缺点而是优点,为什么要拿口才来评价一个人的贤与不贤呢?儒学是修身之学,强调内心觉醒,内心光明坦诚,诚于中,形于外,落实在言行上。孔子多次强调言语要谨慎,前文也讲:“敏于行而讷于言”,积极做事,说话要少,不喜欢能说会道、说漂亮话,这样容易失真、失正,《论语》开篇“学而第一”第三章就是“巧言令色,鲜矣仁”,“佞人”就是巧言之人,会说,说的天花乱坠,其实你说的越多、越漂亮,越容易让人怀疑。孔子说“放郑声,远佞人”,郑国的靡靡之音,包括口舌尖利的奸佞之人,要远离,《弟子规》也说:“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少说实干,讲话要讲到实处,实实在在,说在点上,不要描绘,不要巧言、美言,去装饰,那样反而失真失信。现在社会上依然很多人欣赏能言善辩、口才超群的人,让孩子去报语言表演班。对于特别内向、自卑的孩子,应该有一定的锻炼和帮助,但是对于大部分孩子,让他专注于语言的修辞、表情、语气,这些都是浮于表面的东西,容易把内心的仁、诚忽略,会因小失大,久而久之,人会变得华而不实,这样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