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詹大年公众号到新网师
昨天在朋友圈转发了两张詹大年讲课的图片,其中有一张写到了"问题学生"的问题不是学习问题,而是关系问题。我当时颇有感触地在评论区写了“退休以后去那里教学",詹大年回复“还有多少年退休",我说“13年"......
关注詹大年的悲喜,有一段时间了,应该是从新网师公众号,李镇西老师一篇关于詹大年的文章《李镇西:“任何时候校长都会帮助你”——“问题孩子他爹”詹大年印象》,当时就在朋友圈转发,觉得这个校长真是与众不同,并且同时加了他的微信,没想到的是,他秒回复,还感谢我对他的转发。这样一个校长真是前所未有,见所未见,而且他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到每个教室,让每个孩子需要的时候随时随地可以找到他。我对丑小鸭中学,对詹大年产生了好奇,从此我的朋友圈里多了关于丑小鸭中学的信息,而且我发现詹大年和我一样特别爱发朋友圈。
今天早上我又花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看了“詹大年私号"公众号里的十几篇文章,有关于李镇西老师和丑小鸭中学的故事连载,有李镇西老师写丑小鸭中学的,更多的是詹大年的教育故事。这两个小时让我对詹大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对李镇西老师也有了更丰富的认识,他是一个到哪里都爱挂着两部相机,还带着无人机,爱拍照的人。我发现我们确实是一批尺码相同的人,虽然我和他们,不是一个段位,但是我自从选择新网师,就和他们拥有了一样的平台,而且詹大年也是中师生!特级数学教师华应龙也是中师生!我查了一下,李镇西老师是四川大学哲学系博士!而苏霍姆林斯基所在的巴甫雷什中学,现在的老师可是什么人都有,不讲究学历,只要校长觉得适合就可以当老师。
感想很多,不知从何说起,只说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詹大年在《三言两语谈“课改"》里说到,“只要眼里装着孩子,任何时候,单枪匹马也可以搞课改。"
这句话最触动我的心灵!我们都在说课改,而且都觉得目前的教育生态很差,似乎无能为力,但是我总觉得只要一个人心里有信仰,有目标,是可以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做真正的教育的。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说到,教育是具有宗教性的,也就是说,教育是有责任和使命的,所以我觉得一个有责任感的老师是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打造出真正的教育,可以带给学生尊重,让学生有存在感,最终能够实现自我发展。这里面的细节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说到,但就我所教的心理课来说,就有很大的空间的。
我们会看到很多问题学生甚至老师眼中的优秀学生都是会有困惑的,关于老师的优劣长短,班主任的公平与否,同学之间的孰是孰非......似乎孩子们对学习成绩之外的东西更在意,在意老师的关注认可,在意老师的公平正义,老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温柔似水;学生既要学到知识,又要赶,又要轻松惬意。说一个小小的例子,她说更喜欢这个体育老师,因为这个体育老师站队的时候喜欢去阴凉的地方,不会被晒到。另外,这个体育老师会把蛙跳当成是训练项目,而上一个体育老师,则是把这个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其实结果是一样的,都要做几组蛙跳,但就因为这样一个设置的改变,孩子就觉得心里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做的时候效果也完全不一样。
这就提示老师,我们真的要注意我们的言语。其实不同的言语背后,是教师不同的价值观和学生观,把蛙跳作为惩罚手段的老师是在潜意识里把孩子看成是不自觉的人,关注点在少数犯错的孩子身上。而把蛙跳作为训练项目的老师,则是把孩子看成是正在成长中的人,关注点在大多数循规蹈矩的孩子身上。前年我参与的教育部课题里有一个子课题,就是关于教师的积极语言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的研究,俗话说得好“良言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真的是这样,学生和老师朝夕相处所受到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特别容易受到教师语言的暗示,同时被这些语言给催眠。
记得我在上中师的时候,有一门课《教师的语言艺术》,语言艺术的背后,不仅仅是语音,语调,抑扬顿挫,而是对学生的尊重,是人文主义思想所认为的“每个孩子都是有自我实现的愿望的"外在表现。试想一个内心悲观的人,怎么能够说出激励人上进的话呢?所以教师上课的时候不要小题大做,拿一个学生的错误来惩罚全班的学生,这样的做法是得偿失的,既不得人心,又与自己的教学初衷相违背,令教学效果是大打折扣,这么不划算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还要做呢?
究其原因,有可能老师的心里对教育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自己还没有尝过一个“幸福而完整的教育"拥有的滋味,如何去现身说法呢?
所以每个教师都应该从看教育经典入手,从丰盈自己做起,做真正的教育,过幸福而完整的教育。我参加新网师到现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参加了教育经典解读课程和积极心理学课程,看了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郝晓冬的《改变教育的12个关键词》,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陶新华的《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塞里格曼的《持续的幸福》。每天在钉钉群打卡,每周听课做作业,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的理论,如人的学习发展经历三个阶段,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印证了自己的某些观点,而且学会了啃读批注经典名著,学会了按照新网师的卓越标准提交作业。从开始的晚上看书打卡,改到早上看书打卡,只是时间的改变,效果却大不相同。
首先,状态的改变,晚上看书,时间紧,思路就不敢展开,而且容易瞌睡,有一次看的实在瞌睡的不行,就到沙发上躺一会儿,再爬起来继续看,只是为了保证12点之前把卡打上,我女儿看在我的痛苦样儿也是无语。而早上打看书打卡时间比较充裕,感觉也很轻松,最关键的是带着看书的收获去上班,感觉一天满满的正能量。
其次,更方便大家。以前12点以前打卡的话,会给批改作业的老师造成一定的负担,但是如果早上打卡就给了彼此充分的时间。真的是自己方便,与人方便,因为新网师里负责批注的老师都是志愿者,也是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在做义务劳动。
所以我今天早上在构思一个幸福课程的时候,想到了两个方面,就是关于认知和行为的。18岁以前的人是能够改变认知的,或者说他还正在形成认知,我准备在学生里推广两件事情,一个是积极心理学的三件好事练习,一个是正念减压。三件好事练习是一种行为的训练,但目的是改变认知,从而形成积极的情绪,投入,意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成就,从而掌握幸福的密码。而练习正念减压,刚能直接地缓解学生的压力和焦虑,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工具。这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认知改变行为,行为塑造认知。256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