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收到一张新闻现场发来的照片,公元640年,唐太宗亲切会见了吐蕃使者禄东赞,会上详细讨论了文成公主婚礼细节,此外,授予了禄东赞“右卫大将军”之职位。
两国跨越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障碍,实现了友好合作。我们看一下萃花发回的报道:
相信很多人对这张“照片”并不陌生,没错,是唐代阎立本“拍摄”的《步辇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当中人物:从左开始依次是翻译官,吐蕃使者禄东赞,穿红色衣服的是典礼官,两把屏风扇下,是男主角唐太宗。
阎立本创作是基于吐蕃第三十二世赞普松赞干布平定了战乱,受唐文化的影响进行改革,建立吐蕃王朝没多久,便派使者第三次向唐求婚。
禄东赞从五个兄弟民族使者中脱颖而出,为赞普赢得了迎娶大唐公主的机会。
在公主嫁到吐蕃之前,吐蕃人一直过着逐水草而生的游牧生活,生产技术远远落后于中原。茶叶,药材,生产技术和书籍的传入,大大促进了吐蕃的经济与文化发展。
《步辇图》因此成为重要外交事项的载体。收到“照片”后公司决定给阎立本加鸡腿!
“照片”由中间的“步辇图”三字一分为二,左疏右密,左静右动,左边拘谨右边和谐,右边侍女簇拥着画卷中心人物唐太宗,单一人其气势也盖过一群瘦小的侍女,明显的大小对比可看出阎立本之用心。
提到这里的“步辇图”三字,萃花来插播一则有趣的小故事。有人说它是武则天写的,朱印“曌”是她的私人印章。意为明月当空,名君当世。胆略兼人的武则天书法造诣也很高,从她留世的《升仙太子碑》可见其丈夫气。
《步辇图》记载的史事时间,与武才人进宫时间吻合。很可能簇拥的侍女当中就有武才人。当然了,单论武才人官位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如果是的话也真的是惊喜又意外了。
说回画作本身的色彩,也是无处不呼应,典礼官的红服,扬起的晁盖,包括打起的屏风扇和侍女红绿相间的裙子,风格统一,鲜艳明亮,咱们今天婚礼的氛围也大抵如此。
禄东赞眉头紧锁,唐太宗神情自若,左边三人一字排开,每个人无处安放双手,好在有一个作揖的动作缓解局促不安的心。
右边撑伞的,扶辇的分工明确,可见“拍摄者”娴熟的人物表现技巧。
然鹅
说这“照片”是伪作的声音层出不穷,众人先是质疑主要人物的穿着:
禄东赞戴着毡帽,佩了承露囊(荷包),穿着讲(可)究(爱)的联珠纹锦袍。
这袍子是极具吐蕃特色的,饰有金色联珠对鸟纹窄袖圆领直襟长袍;
反观唐太宗一身便衣,左脚伸出袍服之外,露出袜子和便鞋,确实很居(随)家(意)。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可不是这样的,光这一身冕服,也是要加上十二章纹的。堪称高规格的时尚穿衣指南了,(萃花很想要拿来学习的说)
再有人说宫里那么多男的,怎么都是穿“高腰掩乳”装的女人抬辇?她们不是仅仅负责貌美如花?
明明左边重点人物是禄东赞,为什么被穿红服的典礼官抢了风头?不是有点喧宾夺主?
。。。。。。
这一切一切的不合理,在萃花看来,是需要时间打磨的。不论它的作者是否为阎立本,我们都不会因此否认其艺术价值。
更多内容,请关注”艺萃”
本文为艺萃原创,转载请私信艺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