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客(刘延刚)供职于绵阳师范学院,在学院图书馆担任馆长。他不仅学历高,而且阅历丰富。他读过研究生,留过学,是易经研究的专家。他一直与知识和书本打交道,但并不学究和迁腐。他爱好旧体诗词。把自己的所见、所遇、所思、所感用诗的形式记录下来,是他人生的一大乐趣。《蒙客诗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在与朋友们的交流唱和中,不经意间形成的。
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往往决定着他的人生态度和写作方式。在"自题小像"中,他写道:"饥来吃饭困来眠,天性风流自飘然。闲坐小窗读周易,独对大化仰高山。乾坤休咎时时悚,鼎革承家代代传。莫道碑上好留名,把臂交欢共桃园。"在生活中任性洒脱,在学问上努力攀登,在家风上传承变革,在交往中重视友谊,是他最本色的性格特征。淡泊名利与结义情结,一直伴随着他。因之,对于自己的诗趣,蒙客用"老不更事"加以自嘲。这恰恰道出了他内心的真实。他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童心未泯,用歌声伴随着自己的脚步,用诗意妆点着自己的生活,由此而活出人生的精彩。
单就作品而言,由于蒙客不拘小节,在生活中是一个有趣的人,故尔他的一些类似"顺口溜"的诗,从日常生活中信手拈来,未加刻意提炼,不过自娱娱人,如同学同事之间的打闹、调侃、微信互动,旅游观光,品尝美食,健身,游玩等等,其实是可以看作他的诗笔记的。但他的有些作品,却不能不引起注意。
作为名山人,蒙客一直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家乡。蒙客的笔名,也因之而来。他在"有感于蒙顶山茶登陆国家平台"一诗中写道:"茶是家乡好,客从蒙顶来。五湖四海过,乡音总难改"。这当然让人想到"乡音未改鬓毛摧"的古诗名篇。而作者对蒙山的独特感情,对家乡的热爱,在这里也得到诗意的体现。
在对不少事件的感怀中,表现出自已的独立思考,是蒙客写作的一大特点。例如在"有感于《教授年终总结》一诗中,他写道:"敢说敢笑敢曝光,人情练达即文章。碌碌庸人循规矩,旷世高才多乖张。"高度评价了老树的幽默诗画,表达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又如《山海关咏吴三桂》,也在对历史人物的凭吊中,写出了自已的认知。参观中山陵后,他有"国父魂魄归属地,左右下笔难为篇"的诗句,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复杂心态。而他的有些诗表达出哲理感悟,如从吸烟的一呼一吸中,想到人生短促,虽然从诗意表达上,还可推敲,但对生命的感悟,却是发自内心的。在诗歌艺术上,他的《咏楚风》、《咏雷简夫》等诗,在诗的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上,在对仗、音韵、用典等方面,都下了功夫,是具有一定艺术功力的作品。比如:
大道至简说雷公,
举贤善断第一功。
有才不荐当罪责,
无德相亲是党朋。
阿瞒无缘关云长,
文王有幸姜太公。
成也萧何 败也何,
天地人在三才中。
在这首诗中,他的知识积累也有所显现。而体现其心性的作品,在他的创作中更为多见。如:"无用之用乃大用,学海无涯道相通。不问雕虫与小枝,大道通天可屠龙。"这首诗既有气势,又有哲理感悟。同时也透露出他之所以在诗歌写作中仿佛漫不经心,随意所及的原因。
《蒙客诗抄》并未收录太多的诗,但其题材是广泛而多样的。不过就总的内容来看,作者更乐于写自己经历着的现实生活,特别是同事、同学、朋友乃至于心仪对象。而在他的生活中,总有一个人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南洋咏玲玲晒吃》、《胡玲本是一枝花》等,都写出了人物的个性与作者对人物的友情抑或钟情。在欣赏与调侃中,活画出人物的生动可爱。如果不刻意用旧体诗的规范来要求,这些内容其实是特别能让人会心的。而日常之事大量入诗,恐怕也正是他"生性风流"与"飘然"的性情再自然不过的表现。但他有一首晒吃的诗,还是反映出当今的社会真实:"九个男女五盘菜,还有一人微信晒。小心记者曝了光,腐败帽子头上戴。"多少有些引人思考。
有趣,似乎是蒙客创作的主要追求。象《一日打翻两瓶醋》这样的诗,颇具代表性:"平生好结兄弟情,大爱无疆任我行。挑水砍柴都是道,诱文导理慰平生。家事国事等闲事,风声雨声读书声。一日打翻两瓶醋,洗却污渍坐看云。"我想: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偏偏喜欢打油诗的风格,更多地追求俗趣,这种平民化的意识,是不是也有消解故作高深的积极意义呢?
其实,书写日常生活,是诗歌自古而今的传统。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只不过在对生活素材的选择和艺术提炼上,能见出诗人水平的高低。对于许多喜爱旧体诗创作的朋友,如果能够将大题材去概念化,将小题材去琐碎化,那么,创作就会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这一点,或可供蒙客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