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云易散
我这里的天,一定与你的天空相连
映着我倒影的流水,一定与你的河流贯通
只有欢乐和哀戚归于个人
怀抱不能翻译的方言
能够盯着你看就是快乐
仿佛垂下去的果实凝视大地
现在,还不能把一颗果实的核说出来
如同神谕,如同箴言
我相信,走到你面前的人是光芒的
包括我
包括我的口无遮拦和小小的嫉妒心
当然 还有我易喜易愁的孩子气
什么是诗歌?
余秀华在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从来不想诗歌应该写什么,怎么写。
当我为个人的生活着急的时候,我不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
当我某个时候写到这些内容的时候,那一定是它们触动了,温暖了我,或者让我真正伤心了,担心了。
(1976年)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的余秀华,从2009年开始写诗,主题多关于她的爱情、亲情、生活感悟、她的残疾以及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
生活总在充满希望地向她灵感的源泉挥手,像是上一世的老友,此刻不是挥别,而是重逢后的热情相拥。灵感拮取于她与自然的对话,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到大自然深处,把每个在意的时刻连结成属于她的体悟。
歌手李健说:
我喜欢余秀华的诗,她的诗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有机的诗歌。
就像“云里写诗,泥里生活”。
这是一个不甘的灵魂,有着干净的文字。
面对无法摆脱的命运,想飞却飞不起来。于是它找到了一个出处,奋力往那天翱翔。
正如,余秀华在《晚秋》的结尾中写到:
与你离别的绝望也有蜜的基因
所以我愿意在与你相遇的路上奔波
并以此
耗尽我的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