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被学生赶下台的事情时有发生,但作为名师却被学生赶下台的事情并不多见,好在是自己亲自看见了,也就认可了这样的事实。其实名师是二十年前的,被学生赶下台是二十年后的事情,把时间差算进去也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不过这件看起来令人费解的事,反倒是引发了笔者的联想,如果把古时候那些公认的教育名家请到今天的课堂来,会不会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呢?不知道苏格拉底那种“一个圈套”套“一个圈套”的所谓产婆术,会不会被今天的学生接受呢,估计还没有等到他用问题来启发学生,学生就已经把他给赶出教室了。
还有孔子,虽然大家都认可他的教育思想,但他对学生的严厉如果放在一个班上,尽管会有部分同学非常喜欢他,估计会有更多的同学不喜欢他。所以,很多教师都羡慕以前教师的权威,只要为师就与天地君亲同享尊荣,只要一日为师就终身为父了;而今天的教师呢,似乎持有的权威越来越少,享有的尊严也越来越少了。
究竟这种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呢,教师又应该如何理解和应对这种变化呢?
图片
图片
周彬
一、对教师权威的追忆与回味
教育是人影响人的事业,虽然说教学相长,但主要还是教师影响学生的事业。但要让学生主动接受教师的影响,前提就是学生打心地里承认教师的权威地位。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没有权威,学生自然会反抗教师,只是反抗的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表面应付教师的学生应该是最客气的,而团结起来要赶教师下台的应该是最不客气,那些上课时候睡睡觉、发发短信、背背单词,甚至偶尔调皮一下的学生,也应该算是反抗形式中的一种了。
因此,要当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得追问自己是否在学生心目中拥有权威,因为权威是学生主动接受教师影响的前提。既然这么多的教师没有被学生赶下台来,就证明教师对学生拥有或多或少的权威,只是这些权威在不同时代形成的理由不同而已。
最早的教师就是自己的爷爷奶奶,因此他们拥有的权威来自于自己的辈份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其中自己的辈份居于很高的地位,丰富的人生阅历也因为拥有较高的辈份而享有更强的说服力。
从这个角度来讲,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已经是对教师权威的一种减损了。当爷爷奶奶逐渐从教育中淡出,而家庭教师承担主要的教育职责时,家庭教师就很难享有爷爷奶奶因辈份享有的权威了,这时候家庭教师的权威来自于对知识的垄断,毕竟只有他们才读过四书五经,也只有他们才可能拥有价值连城的竹简式四书五经。
家庭教师和手工作坊中的老师带徒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他们都因为自己拥有垄断式的知识而备享权威和尊荣,他们把自己拥有的知识和工作技巧传授给学生,这本身既是知识与经济的交易,也含有将个人理想传承给学生的伦理味道。
当学校以教育专业机构而出现,当教师以教育专业人员而出现时,虽然教育越来越依赖学校和教师,但学校和教师对知识的垄断程度却越来越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辈份与伦理色彩越来越淡。
随着纸的出现和印刷技术的发达,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想垄断知识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尤其是学校教育中传播的那些普通知识与公共知识,已经不再成为垄断的对象。
于是,教师不再拥有垄断的知识,因此教师不会因为对知识的垄断而享有权威;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亲情与个人色彩的淡泊,对师生平等关系的强调,对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职业身份的认可,使得教师难以因为辈份与伦理而享有权威。
于是,教师的权威越来越依赖于教师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专业水平,以及教师因关爱学生而赢得的爱戴与尊重了,这就是当前师生关系的现实写照了。
二、教师权威的类别与形成
对教育教学工作来说,对教师权威的强调,甚至比对师爱的强调更有现实意义。对师爱而言,只要教师愿意付出,他就可以给予学生;但对权威而言,并不是教师想得到就可以得到的,他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能力与魅力去赢取。
虽然学生对教师权威的尊重是一样的,但教师对学生拥有的权威种类并不一样,与之相应教师从学生那儿赢取权威的方式与途径也不一样。其实,当教师使用不同种类的权威时,所获得的教学效果也会不一样,因为不同种类的教师权威,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不同的学习感受和学习模式。
我们借助于韦伯对权威种类的划分,分别从传统权威、法理权威和魅力权威来分析教师权威的类别及其形成。
传统权威是基于世袭或者文化传统而享有的权威。教师对学生享有的权威中,传统权威的比例最大,但目前下滑得也最快。既然这种权威是传统的,就意味着获得这种权威是靠传承而不是靠努力得来的。学生应该尊重教师,这是一种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使然,如果学生不尊重教师,教师拿着学生也没有办法;教师想让学生天生就尊重自己,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
因此,传统权威是随着社会文化传统的变迁而变化的,教师个人在这种变迁过程中的努力功效是极其低微的。因此,当教师面对传统权威下滑时,需要的是逐步适应的气度与心胸,而不是一味的抱怨与感吧。
法理权威是基于制度任命或者法律授权而享有的权威。教师与学生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上下级关系,所以教师从来就没有享有过基于制度任命而获得的权威,与之相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随着学生消费者地位的巩固与教师教育服务提供商地位的清晰,在制度层面上学生赢得的地位优势反而越来越明显。
不过,教师在一段时间里曾基于家长的授权而获得权威,记得在笔者小的时候,父母经常给教师说一句话,我们把孩子送到你这儿,你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反正都是为了孩子好,你打了骂了我们还要感谢你,就当帮我们教育他了。
只是好景不长,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落实,当家里小孩越来越少时,也就变得越来越宝贝起来了,不但家长自己不愿意打和骂,也不希望教师打和骂自己的孩子,也就谈不上什么授权了。因此,就法理权威来讲,不管是基于制度任命,还是基于法律授权,都在走下坡路,而且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
魅力权威是基于专业能力和生活素养而享有的权威。教师之所以是教师,就是因为教师相对于学生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生活阅历;而学生之所以愿意当学生,就是因为他通过教育教学过程,可以拥有这些专业知识和生活阅历。
因此,尽管此前教师权威的核心是传统权威,但随着文化传统的变迁以及师生关系的嬗变,传统权威让位于魅力权威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传统权威是天然享有的,也是后天难以争取来的,而魅力权威则完全是后天争取来的。
从上面对魅力权威的描述可知,教师要增大魅力权威的比例,需要教师不断提供自己的专业能力,主要是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还需要教师在生活上成为学生的导师,在生活素养上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从而让学生愿意接受教师在人生发展上的引领。
三、教师权威的使用与影响
权威是一个极其容易被错误理解和错误使用的词。在大家的心目中,往往认为师爱是一个主动的词,师爱可以让学生更主动地接受教师的影响;而权威是一人被动的词,权威只会让学生更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影响。
其实,对学生而言,师爱才是一个被动的词,因为当老师对学生付出了爱之后,学生不得不被动地接受师爱,不接受师爱的学生肯定会被说成是冷漠无情,接受了师爱而不给予回报的学生肯定会被说成是自私自利;与之相反,权威则是一个相对主动的词,如果学生不赋予教师权威,也就是学生打心底并不承认教师的权威地位,这时那怕他主动地拒绝教师对他的教导,也不会被他人有多坏的评价;如果教师权威在没有得到学生承认的情况下,仍然强行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学生反而会以弱者的角色赢得大家的同情与支持。
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更主动地依赖权威,将教师权威融入学科教学之中,会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
虽然教师权威的使用有利于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但怎么使用教师权威,以及在哪些领域使用教师权威,既对教师权威的使用效率有影响,更会对教师权威的可持续性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虽然权威的来源和形成机制不一样,但一旦老师从学生那儿取得了权威,在使用上就可以迁移到不同的领域。
比如教师因为传统而获得权威,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必须将传统权威用到文化的传承上,可以用在生活上,也可以用在专业,甚至可以用在与教育无关的一些领域里。因此,教师除了在权威的取得上要有智慧,在权威的使用上更需要精打细算,避免将权威用错了地方,既浪费了辛苦赢取来的权威,又破坏了在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
对教师来说,将教师权威用在学生学习上,利用学生对教师权威的尊重,可以引领学生在学习难度或者时间长度上超越自我,还可以引领学生主动或被动地与其他同学分析学习成果,使得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自学所难以获得的效果,这是使用教师权威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教师权威取得良性循环的基本途径,只有当学生在学习上体会到赋予教师权威的积极回馈,学生才会更积极地赋予教师更多的权威。
如果教师把权威转移到非学习领域,比如在生活中使用教师权威,在经济领域中使用教师权威,只会导致学生否定自己赋予教师权威的行为,并终止赋予教师权威的行为。
对教师权威的关注,对学生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有了权威的参与,学生的学习才会更加的主动与积极。但教师权威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却总是被大家忽视。
目前教师众口一词的说法,就是学生越来越不尊重教师,教师这个职业越来越不被重视。但从上文的分析可见,随着社会现代化和经济市场化的深入,传统权威和法理权威肯定会越来越少,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虽然教师们还会生活中昔日传统权威和法理权威的记忆中,但这些记忆除了让我们对今天的师生关系有更多抱怨之外,已经不再有什么具体的教育价值。
但在抱怨之外,却可以发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那就是用魅力权威的增量,来弥补传统权威和法理权威的减量,这样既赢得了学生对自己权威的尊重,又在专业水平和生活品味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短期看来,赢得学生对自己权威的尊重非常重要;但从长计议,通过自己魅力权威的增长,来促进教师自我专业水平和生活品味的提高,才是既对学生负责又对自己负责的专业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