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地作文(原创)
一首道家诗,出自全真七子:
“一行住窝几十年,蓬头垢面走如颠。
海棠亭下重阳子,莲叶舟中太乙仙。
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未生前。
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西湖月在天”。
放下还未查知的原义,做一点自觉的认识:第一句前半句是生活状态,后半句是行为状态;第二句前半句是思想上的精进,后半句是精神上的洒脱;第三句前半句对万物做了客观总结,后半句是思想上的超越;最后一句,在经历了出世与入世后,不过是明明白白、坦荡爽朗的自然。全诗从俗世生活写起,到思想和精神,最终又归回了起点;从混沌的意识到明朗的认识,仿佛将一个不谙世事的婴孩儿送进了红尘,再完完整整地还给自然,从道家的角度囊括了一个清晰人生的全部。
明白地活着,终于明白着死去。
有人说难得糊涂,清醒的人会活得很辛苦。诚然,一个人如果将很多事情都看穿了,看透了,就会对许多无力改变的现状感到很苦恼,但这并非终章。有思想的人,常会思索各种问题,尝试解开它;当大多数问题被解开后,无事可做的思想会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失去了强烈的进取心和行为,从意识到行为都会逐渐沉默。明白的太多,也许并不是好事。
糊涂的人真的会活得很快乐吗?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故意不去弄懂真相、远离真相,或许是可以活得更轻松一些吧。在已经了解真相的情况下装糊涂,即便是为了明哲保身,内心也未必是快乐的。
诚如此,某些看似“糊涂”的人其实并不糊涂,有些看似头脑单纯的人其实并非单纯,但他们同样选择了“糊涂”,一种人在真正不懂的状况下盲目又自然地生存着,一种人在故意不去弄懂的状态下生存着,一种人在明白的状态下装糊涂,还有另外一种人,明白地活着、行为着,并最终回归到真实的自然中,明明白白地回去。
明白的人用思想去解答问题,也用思想去认识生命,当一切都豁然贯通的时候,应该拿起来的时候义无反顾地就拿起来了,需要放下的时候自在地就放下了,睡眠会在世事放下的日子变得很好,心态也从容平静,唯有投身其间的时候,就再度全身心地捧起;即所谓有意识地出世与入世,本根已认识得很明晰。
有人为了娱乐身心经常去玩游戏,情感却常常在游戏中导致“痛苦、烦恼、仇恨和悲伤”,以此带来了“埋怨、谩骂、诅咒和失望”的情绪表现。这样的人,常常被认为是“被游戏玩了”;而那些注重个人的快乐,不去与他人对比,只注重自身收获的人相反会玩得很愉快,这才是玩游戏的人,初始目的没有改变。
有人衷情于文学,专心与文学为伍。别人写文章伤他、骂他、怒他、恼他、害他,他感到苦恼,苦恼伤害他的人没有真正懂得文学,但他并不去和伤害他的人一样写相互诋毁的文章,而是专注于文学之中,用文学来阐明作文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并不去诋毁和谩骂,继续走文学的道路。这样的人初始目的也没有改变。
玩游戏始终都感到身心快乐的人和作文学始终都专注于文学的人,这两类人其实是一种人,他们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玩和写,从而不被外来的影响干扰,而能始终走认识早已清晰的道路,收获早已计划的成果。
明白地活着并不容易。事于说抄袭。有人说千古文章一大抄。或许可以这样解读:一、完全扒窃他人的作品当做自己的作品,最浅薄的抄袭手段,识字不一定需要读懂内容的人就可以办到。二、从已知的作品上扒取认识换成自己的文字内容,这样的抄袭行为需要起码的文辞编修能力,但水准不一定需要很高。三、完全模仿他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逻辑来进行创作,这样的抄袭行为一般属于初学者,有意识地模仿学习与有意识地模仿抄袭当分门别类地对待,比如说临摹与伪造。四、无意识地抄袭,多见于过多阅读他人作品而不主动独立思想的人,受被崇拜者的作品思想和风格影响,放弃自我思想而走模仿路线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分有意识模仿和无意识模仿,就无意识模仿者而言,在于受熏陶过深失去独立思想,潜意识上完全苟同导致客观思维被局限。
再谈伪抄袭与创新:比如说印度的泰戈尔,有人读过他的作品,见到类似泰戈尔文风和思想的作品,就认为该作者的行为是抄袭行为。如果作者不认可这种说法,前提他不知道谁是泰戈尔,或者说没读过泰戈尔,或者说对泰戈尔作品知之不多,文风和思想尚不能清晰了解;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作者拥有了独立思想,从而不受他人思想左右,在不熟悉他人作品风格的情况下通过自我思考研究创造出了属于自我的风格,但是很不幸,他创造出来的风格早已有前人创造出来了。
事于人们都有认可先行性,那么后创造者的成绩就不被承认,同时这种创造对于社会而言就成了过时货,没有创新价值和意义。但就钻研者本身而言,价值和意义是始终存在的;而就不脱离于社会的人而言,了解已有的各种风格才利于创新出前人没有的风格。
这篇字的基础建立在认识全真七子诗的立场上衍生思索出来的,并非作者对事物进行完全独立的思索解读,所以明白坦荡地立于文首。明白做人,活得不仅不累,还相当快乐!
2012年4月7日18点18分北大中文论坛/注册名:烈火的轻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