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小记
此时此刻,18:08分,窗外的知了吱吱的叫个不停。
请原谅我用的这一个象声词,可能并不是特别的贴切。
古人形容耳鸣的时候,经常就说是耳中似有蝉鸣。蝉鸣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立刻想到了大夏天酷暑炎炎,可知,耳鸣的感觉也是让人非常烦躁的。
一场大雨,宣告暑天正式到了。太闷热,令人极其不爽,极其烦躁,这是湿热蒙蔽气机的结果。
湿热上蒙心肺,肺不能主治节,心不能畅喜乐,叶天士所谓“湿与温合,蒸郁而蒙弊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
高热度与高湿度并见,就是暑季的常态,湿热弥漫。这种常态,在人身上除了心肺以外,最常见于中焦。
中焦,就是阳明胃与太阴脾了。
薛生白《湿热论》有言,“胸痞为湿热必有之证,四肢倦怠,肌肉疼烦,亦必并见。”这段话,概括了湿热证的病机和症状。
湿热蕴结于里,清阳不能实四肢,浊阴也难归六腑,混乱于中焦,多见里实而表虚,真实而假虚。
也就是全身酸懒乏力、困重不堪、食难香、汗多体粘、头目不清爽、大便不痛快、肚子撑胀等等。
好在,就算是这个季节这一大系列问题一拥而至,也不怕。
因为,上天有好生之德。
因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因为,有一种药叫藿香。
藿香,在这个季节长得特别的旺盛,农村随处可见,生命力特别的顽强,基本上不用去刻意管理,它就会大簇大簇的长高、开花、结种。
很是泼辣,注定它不会被藏于金屋,更像是悍妇。
在我的老家,藿香又叫做合香,是我这一代小孩从小就常接触的食物。
当然,更多的原因是它可食用,所以我才会特别留心吧。
为什么叫它合香,我也不知道,也没听老人讲起过。现在想想的话,可能就与它的吃法有关系。
老家的菜品里,很多食物的名字都与“合”字有关。
比如说,两片莲藕合在一块,中间夹点肉馅,外面裹上面粉糊,油锅里滚一遭,这叫藕合。
两片藿香合在一块,中间夹点肉馅,外面裹上面粉糊,油锅里滚一遭,也很好吃。
与“合”有关的食物,多是两片相合的做法。
所以,这就是“合香”的由来?
这个季节,鲜嫩藿香叶,洗净,剁碎,洒在葱油饼上。铁鏊子顶上擦足油,鏊子下面用麦秆烧火,饼在上面热气腾腾,滋滋冒油,麦秆在下面噼啪爆响,乱舞一通红黄色火苗。
葱油饼上撒鲜藿香碎叶,提鲜的同时,还助消化,防止吃撑。
这些吃法里,藿香都是用在需要多油制作的食材上,就能看出,它化湿和胃的功效了。
当然,藿香也好,合香也罢,都离不开一个“香”字。
闻起来,确实是很香的,而这也是藿香功效的核心,芳香。
芳香化湿、芳香辟秽、芳香醒脾、芳香宣透等等,都是这种芳香药性的发挥。
在《中药学》里,藿香芳香的性味非常重要,被称为芳香化湿要药,化湿祛暑季之寒湿邪气,比如,藿香正气散、口服液、水、胶囊等等这个大家族。
当然,也正是因为气味芳香,不易保存,所以,入煎剂的时候,有医家常强调需要后下。
入食材的时候,就没有这么多讲究了。管它先后,实在不行就多放。毕竟,做饭和吃饭,都应该是轻松愉悦的一件事,稍微将就而不过分讲究,就行了,哪那么多事。
还有很多中药都可以药食两用,比如陈皮、乌梅等等,本公众号还会陆续更新。
医生和医学生,包括整个医疗活动,但凡与“医”字有关的,早已经让人很累了。
角色转换到生活里面后,那就多随意一些吧。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夏三月……无厌于日……若所爱在外。
不要抱怨夏天糟糕的外在环境了,把这当做你所喜爱的,自然就少了一份厌烦,多了一些心静自然凉了。
祝各位愉快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