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辨读写十讲》之《前言二十年探索: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探索与思考》有感:
一、以余党绪老师为首的一线教师,思辨读写的实践,对现行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所做贡献,善莫大焉。鉴古察今,西为中用,敲定思辨读写关键词。
①将思辨性阅读界定为“以批判性思维的原理、策略与方法所开展的以货期知识和解决问题为目的的阅读”。
②将文学作品思辨性阅读框架,概括为“文本实证------作者探究-----自我反思”阅读范式。
③为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确立,推波助澜,并起了决定性作用。
二、我个人受到的教育:
①关注热点,聚焦前沿。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这样做。之前,我都在埋头赶路,很少仰望星空。自己之所以平庸,归因在此。
2014年年底,语文教育关于“思辨”论争如此激烈,当时作为业务副校长的我,居然不知道。回头想一想,我当时在干嘛:正在按照教育局文件,按部就班一成不变地上课下课;质量要抓,但是安全首位;教学要搞,但是维稳第一。年关在即,为教师周转房如期交付使用,于教育局、住建局、财政局、审计局、消防大队等单位之间往返奔波,为验收、整改、盖章、签字围堵等候各局分管领导,心力交瘁。
感觉自己像个工具人,思想被体制禁锢,察觉思辨的本能被遮蔽。
②余老师的几个观点,在今后的阅读教学活动中,要重视。
▄选文的三条标准:思想认识上,要高于学生;文化视野上,要宽于学生;写作技巧上,要优于学生。
▄关注学生阅读量的同时,更要关注读物的内容、质量与结构。
▄“问题”是教学的灵魂。(这使我想起了焦点讨论法,关键在问)
▄在课堂上尽可能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连续的、逻辑清晰句子或句群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以“文学母题”确立文本切入角度,以“结构性议题”确立学习内容,以“关键性问题”确立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