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笔记(EverNote)作为一款笔记类软件,已被无数人吐槽。不过,如果你和我一样,知道在可预见的未来,小象在你的生活中是都是无可替代的话,不妨看看我在最近半年反复折腾后的新感悟。
如果你不是印象笔记的中度用户,即从未听说过印象笔记,或在印象笔记中的笔记条数少于500+,又或者每周打开印象笔记少于1次的话,可能直接使用Google搜索小象的“十大必用功能”而不是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更节约时间。
一,印象笔记最牛的3点
好吧,作为一个讲究用户体验的互联网狗,我本来最不想讲的就是产品功能,不过,由于大家对小象已经非常熟悉了,所以这么讲效率还是最高的。
1,剪藏:
这可能是小象在N年前崛起最引以为傲的看家法宝了,还是在PC时代,小象这个剪藏功帮助我们很好地解决了收集信息的痛点。
2,搜索:
收集信息往往不是我们的需求,我们的需求一般是满足我们的大大们指派的输出文档的各种任务(学生/互联网狗/...)。小象超凡的搜索能力帮助我们很好地把收集来的资料汇总在一起,方便下一步的阅读。
3,阅读
现在这个是被吐槽无数的功能了,各种不好看不好用。不过,客观来说,你在进行文档输出的时候,在小象中集中进行主题阅读,消化各篇高质量的文献还是非常方便的。
因为小象的各种牛逼功能/用法技巧不是本文重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文后的参考文献。接下来的部分是本文重点。
二,小象是什么?
印象笔记是中转站而非杂物间。
受到“第二大脑”的说法影响,很多人都相信赶紧把所有发现的好东西装进自己的小象中,然后read it NEVER.这样不出几年,你的小象中就积累了几百几千篇从未看过的文章就是常态了。
那么,是小象错了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推荐大家看几本关于整理术的书(《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断、舍、离》),因为在2016年我在机缘巧合之下被这几本书荼毒之后,看待小象的视角不一样了。
关于这些整理术的总结这里不多说,只说两个观点。首先,“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你自己的空间里”(《断、舍、离》)。此外,形成定期检视(消化)资讯/信息的习惯也是非常重要且高效的。
回到小象中来,如果你用小象就像我一样是为了完成某项文档输出的工作,那么小象就应该是你的中转站而非杂物间(即:从网络上收集一些你永远也不会看的文章)。也就是说,我们在小象中完成文档输出工作后,就应该把所有收集来的文档进行处理(删除/归档)。归档的工作,你也可以放在小象中,事实上,我认为这么做很合理。具体的归档办法,本文后面会讲到。
三,用分类而非标签
很多大牛们分享了很多使用标签的技巧,我认为如果你愿意学习且很好实践的话一定可以事半功倍,不过,我作为一个“中度知识工作者”(也就是说,不会天天要输出一堆需要看PV/UV的文章)来说,善用笔记本组-笔记本这种分类系统可能效率更高也更容易上手。为什么?你以为学习使用标签系统不用花费大量时间吗,而且在对每个笔记打标签的时候也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啊亲!毕竟,我们使用App不是为了成为“App使用专家”而是要更高效地帮助我们搞定工作和学习,不是吗?
同时,善用分类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对自己的信息需求进行深入思考,并了解一点信息架构方面的知识。具体如何用好这个分类就是本文最核心的部分了,而具体案例,我会以我自己的信息需求为例来解释(当然也是学习参考了很多大牛们的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哈)。相关内容请看下一节。
四,我在小象中的信息架构
上文已经讲到,我们使用小象用来做三件事:信息收集,信息检索/阅读,信息存档。当然,你也可以用小象完成文档输出,或者将信息存档在其他地方。
那么,为了让小象很好的完成这3件事,我们应该如何调校小象呢?举个例子吧,使用笔记类App就像我们使用空调一样,买回来的空调其实是个半成品,安装师傅需要上门安装好才算完工。同理,当我们有了小象后,是需要对其进行调校的,这个调校就是设计好笔记本组-笔记本这个分类系统(当然也可以包括标签系统,但是本文不讲标签),完成这个工作的人最好是产品经理,因为这个工作就好像你要设计一个网站一样。当然,不是产品经理也没关系,因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嘛!
设计好这个分类系统,是基于我们对自己信息需求的深入思考的,这点需要用到“产品思维”,即用户-需求-场景(这个产品方法论见文末说明)。具体来说,我们自己(用户)为了完成文档输出的任务(需求),而在各种电子设备上完成信息收集,信息检索和阅读,文档撰写的工作(场景)。之后,将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存档(需求/场景)。
说完了设计小象的信息需求,接下来我以自己的信息需求为例来进一步解释一下。先请大家看一下我在小象中的信息架构(即:笔记本组-笔记本分类系统)。
1,首先,是两个“暂存”笔记本组,即Inbox,Current Tasks。
所有信息一般先到达这两个笔记本组中。Inbox就是收集箱,大部分从网络上剪藏来的文章最先到达这里,然后等待你的阅读后再将其转移至适当的笔记本中。Current Tasks则是我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包括学习/工作都可以,同样在项目完成后,将其中的笔记转移至适当的笔记本中进行存档。
2,其次,是工作相关的笔记本组。
作为一个互联网狗,与互联网工作相关的笔记本组有3个,这些笔记本组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完成相关工作。
3,再次,第6和第7两个笔记本组是个人兴趣爱好相关的,用以更好地帮助我进行读书并消化书中的内容,以及发展我的各种好奇心之用。
4,最后,第8和第9两个笔记本组则用来保存其他类型的文档,以及个人相关的资料。
由于笔记本组并不能完全实现分类系统,接下来,我把第6个笔记本组中的各个笔记本提出来来进一步说明这个分类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如上图所示,我将书籍这个笔记本组进一步划分为3个笔记本,即“书评/推荐书单/电子版书库”。这样,就可以把我阅读书籍相关的文章完全归档至这个笔记本组了。
总之,笔记本组-笔记本这个信息分类系统,需要根据我们对自己的需求仔细梳理之后,再进行设置。这里提供的设立笔记本/笔记本组的原则就是:优先级。具体可以参考本文前面提到的整理术中说到的,关注对眼前当下要完成的事情有用且使用频繁的内容(断舍离啊)。
五,总结
1,印象笔记是一个工作站而非杂物间。你应该把工作和学习的资料丢进去,并在消化吸收后进行输出。
2,印象笔记可以成为你的档案馆。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把各种工作/学习/兴趣/个人信息放进去,在需要的时候取出来。
3,善用笔记本组-笔记本,不要使用复杂的标签系统。因为,像我这样的“中度知识工作者”,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处理每一则笔记不值当,不是每条笔记都值得这样,学会“断舍离”才是应有之义。
最后,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息管理方式。而我,一个懒的,有一点处女座情结的互联网汪认为,术业有专攻,大而全的App往往意味着什么都能做,而什么都只能做到60分。所以,用好小象,就用小象最擅长的地方吧。至于其他的需求,这个世界上真的还有很多很棒的App,等你来发掘,不是吗?
最后
1,文中印象笔记的国际版写成了EverNote而不是Evernote,是因为作为产品的名字,我认为EverNote更好哈。
2,顺便再安利3个很好用的笔记类应用,来满足我们不同的信息需求(还记得那个用户-需求-场景的产品思维方法论吗)。
Bear:上线不久,App Store即进行官方推荐(真是火力全开啊!)。这个App非常适合进行文字输出的工作,尤其是在iPhone/iPad Pro上(四星推荐)。
Simplenote:老牌纯文本记事本。胜在简单/快速/稳定。现在常驻在我的iPhone底部Dock栏(5星推荐)。
Day One:经典的日记本。有记日记习惯的同学有福了,最好的日记App,没有之一(四星推荐)。
最后的最后
PS. 本文会不断迭代更新,所以如果在不同的时间看到不同的版本是完全正常的,一切随缘,简书并没有出错哈。😄
再做个广告:下篇文章的名字是《女童学在iPhone中最爱的5个App》。
本文版本号:V0.8
参考文献:
下次迭代时再添加上。晚安!
标签:印象笔记、整理术、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