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有个人数学好,次次都考第一,我们会说:他真是个数学天才。这等于说:他脑子好,数学才好。谁说一定如此?说不定,他背地里刷了无数题、补了无数课、熬了无数夜,才有这个成绩。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或是,我们不想知道,就算知道也假装不知道,还左一句“天才”右一句“天才”地叫他,因为知道了反而更没面子。脑子好是先天条件,由基因决定,不被个人意志左右。而且,脑子好不好(天赋高低)对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乃至整个人生有不小的影响。好了,有了这条,我们便习惯忽略影响人生的其他因素,得出“天赋决定人生”这一谬论。没人会说这话对,但当我们叫别人“天才”时,我们无疑承认了这话的正确性。这一谬论可谓简单粗暴,又很方便。举个例子,二十年后,我的同学个个飞黄腾达,只有我一个沿街乞讨,有人问我,我会答:“唉,脑子不好使,学东西学不进去,高考没考好,找不到工作,我也没办法。”(其实,只是我没好好学而已。)这么答,不仅盖掉了自己懒的事实,还引起问者的同情,真是一举两得。“脑子不好”,成了遮掩丑陋面容的蓝色面具。再举个例子,二十年后,那个数学好的同学成了位知名数学家,我们提起他时,会说:“哎呀,长了个好脑子,就是好。”(其实,他只是比任何一个人努力而已。)这话潜台词是:他脑子好,我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这只是不想承认自己的怠惰,给自己找的借口而已。“脑子好”,成了灌醉自己的精神毒药。
其实,数学家大多都有个好脑子,所以叫他们“天才”也有道理。不过,令人不能容忍的是,竟然有人叫文学家“天才”。问一下,难道文学家是天生的?做文学家需要情感,需要想象,这些都不是一个好脑子能给的。叫他们天才,是对后天努力的极大不尊重。
我改了下北岛的名句,改得很差,姑且放在这儿吧:聪明是聪明者的垫脚石,愚笨是愚笨者的挡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