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设计院在富阳建设了新农村住宅。如图:
第一眼看到觉得真美,这天际线这层次感,拉出来做周围几个市的假日游景点都可以。再转念一想:这是刚落成的时候,一年后呢?几年后呢?这片看似美好的农村住宅,实际上的确是物以致用,符合大家的生活使用习惯么?
前段时间,流传这么一个新闻,某某节目的居民改造房屋使用几月后的现状:
这现状图一出,炸出无数建筑师(还有各行各业的设计师)纷纷说,民众不懂审美,糟蹋好东西。这论调就有趣的很了,在自宅中,如果使用者不是客户,不是我们服务的对象,那我们是服务什么呢?敢情我们就是拿着业主的钱去满足个人爱好?一个设计师,不仅仅是建筑师,没有分析业主的生活习惯,愿望爱好,目标动机,经济实力,等等,做出来的东西,不能算“有用的设计”。
然而,要是业主的原生活模式太原始化,并没有尝试过现代家居生活习惯,那建筑师是该把好东西塞给他么?还是让他在原始的不便利的生活中继续?
最近我有个朋友要在春节期间携带父母来北京玩,邀我为他做几天行程规划。考虑到天寒地冻和审美疲劳,我规划了几个诸如故宫,景山这种传统北京地点,和大裤衩三里屯这种现代的片区,朋友小心翼翼的说,这些地方太高级了,父母都是农村人,欣赏不来。然后他自己规划了故宫颐和园南锣鼓巷后海天坛等地方。
我不禁想,没有见识过现代的老一辈人,当他们感受到现代生活,到底是会反对还是拥护?
正如淘宝。几年前我妈对网购非常反感,如大家如料,她认为这代表了质量差和廉价。然而后来她接触到了淘宝,在反复几次(以及周围小同事们的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她现在已经无法离开淘宝了。
我们必须要理解的一点就是,现在你我普通年轻人用的东西,其实本身就是商业化的结果。所以必然是好用,用的爽。这样子的东西,除了入门需要一点点时间(譬如网购,譬如订餐,譬如查找资料,譬如用导航),是可以被老一代人接受的。
但是身为设计师,是要权衡用户的接受度和操作便利程度的,譬如给老人配备一台可以用手机控制的多功能洗衣机,这样的用处就有可能显得多余和负累。我们不能一窝蜂的塞给用户新玩意,也不能根据用户原始使用习惯就不给他展示新玩意。
现在在回到新农村设计中,如我们所知,老一辈的人有自己固有的爱好和习惯,也在自己接受的范围内尝试新事物(譬如地暖,好东西无疑,南方暖冬利器,但是对于省吃俭用的老人来说,即使安装了也可能舍不得电费)。对于一个已经建成的,我们这种旁观者对用户构成,年龄,习惯,特性等等都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只能等使用后一两年,看看使用现状来的靠谱。
我们立场坚定的为用户服务。还有金主。
(地铁上的吐槽,原谅我写的浅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