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有一颗乐观强大的内心,所有的事应该都能找到相应的化解办法,所以在面对问题时,没有什么大影响的情况下,我愿意承担下来。
但后来,我发现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陷进,就像我悉尼歌剧院一样,这种有点盲目乐观的心态,会把事情推向另一个极端。
一方面,不想错过潜在的高附加值的内容,我没有抓重点,这也导致很多接手的事情一个个完成了但没有高品质。其实100个大虾抵不上一条鲜明突出的大鱼来得那么起劲,抓大放小非常必要。而且选择不做什么,更是实现目标的保证。
另一方面,我把问题想简单了,或者说我的思路清浅,没有深入把问题考虑清晰,或者说还处于凭感觉做事的状态。比如说,好朋友妈妈的离世,我的自然反应是肯定需要帮助和表示,礼金多少、什么时间给、怎么给、不要的话怎么办。我想到了这一层,但没有一个个掰开想到应对策略,比如说她不收。和班长讨论,这不只是礼节问题,还有传统习俗问题,更甚我们读书会可持续的问题。我脑瓜里曾经闪过一丝这样的念头,但真的一闪而过,没有仔细斟酌,更没有想到未来若干年后的问题。
还有一件事,就是工作上的一个文件,给别人付款了需要一个收款确认,我之前没有想到,领导提醒觉得确实可行,但没有理清为什么需要,有没必要。这是给个人的费用,付款有支出的单据,为什么还需要对方查收确认并盖章呢?这个环节必要吗?我又一次掉进了习惯思维当中。
从习惯思维中积极暂停,我给自己的提醒是“捋一捋左拇指”,看到一件事,不必立即反馈,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是否符合大系统要求,有无可持续的办法等。